陜西日月芯半導體有限公司位于銅川新材料產業園區,是一家專注于集成電路設計、封裝、測試和軟件開發的高新技術企業。圖為該公司生產區(2024年6月21日攝,資料照片)。通訊員 郭璇攝
銅川,這座因礦設市、因煤而興的老工業城市,如何在科創賽道“突圍”?
今年以來,銅川緊扣建設西部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目標,持續深化“三個年”活動,聚力打好“八場硬仗”,壯大三大產業集群,緊盯問題短板,強化創新賦能,深入推進“三項改革”,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優化人才發展生態,讓新質生產力逐漸成為推動高質量全面轉型發展的關鍵變量。
深入推進“三項改革”
加速科技成果轉化
煤矸石是煤礦在掘進、開采和煤炭洗選等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含碳巖石,是我國目前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廢之一。實現煤矸石零排放,已成為國家級綠色礦山的硬指標。如何讓煤矸石踏上“綠色循環之旅”?位于銅川智能制造產業園的陜西元創固源材料研究設計有限責任公司有一套解決方案。
該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學資源節約與高效利用工程研究中心科技成果進行產業化,建成煤矸石全組分資源化中試基地,破解了現有煤矸石規模化資源再生技術粗放化、低值化和產品單一化的困局。
科技創新成果的價值在于運用。銅川將承接“三項改革”成果轉化作為深化校地合作、推動全面轉型的戰略支點,已與13所高校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和47家企業、30所高校院所建立產學研協同關系,承接了以煤矸石綜合利用中試為代表的超過50項科技成果合作項目。
銅川創新推行“三主動三上門三服務”工作機制,以鏈式思維與市場化運作模式開展科技招商與成果轉化,推動陜西知芯外延半導體有限公司、陜西晨盛宏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依托長安大學、西北大學等科研力量,實現關鍵技術轉化落地。
“公司主打產品之一‘醫療CT機陽極旋轉靶材’的投產,將解決我國高端醫療影像設備零配件‘卡脖子’問題,實現國產化替代。”陜西晨盛宏遠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懷龍介紹。
銅川正引導優勢資源和政策向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集聚,讓一批科技成果走出實驗室、走向生產線、轉出新動能。
追“新”逐“高”
讓創新活力奔涌
8月4日,在陜西銦杰半導體有限公司展廳,各式磷化銦產品琳瑯滿目。
磷化銦作為一種關鍵的半導體材料,在5G通信、車載激光雷達、航空航天等前沿領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磷化銦合成技術壁壘極高,一度被少數發達國家壟斷,國內在相關領域長期處于空白。
如今,陜西銦杰半導體有限公司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磷化銦多晶生產成套設備、工藝和控制系統,解決了磷化銦材料合成和制備工藝的技術難題,破解了光電子領域核心材料國產化替代難題,保障了磷化銦半導體產業鏈供應安全。
“我們生產的磷化銦產品質量已通過行業客戶驗證,產品直供頭部企業。過去,國內襯底廠主要依賴進口,材料成本高,且隨時面臨斷供風險。現在,我們的磷化銦材料產能充足、產品品質穩定、批次一致性高,為下游企業提供了可靠的材料保障。”該公司銷售總監張一帆說。
今年上半年,銅川光電子產業鏈增加值同比增長47.4%。這背后,是銅川在全省大棋盤上找準定位,在自身產業基底上攀登“高精尖”的布局和耐心。
銅川重點實施“高功率、大熱容量醫療CT機X射線管部件關鍵技術與研究”等光電子領域省級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瞄準光電子、金屬合金材料等領域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瓶頸,靶向部署科技重大專項和重點研發計劃,組織實施省級科技計劃項目83項、市級科技計劃項目212項,激發企業創新活力。
如何進一步跳出小城局限?銅川打破地域壁壘,依托秦創原銅川飛地孵化器,構建“飛地引智”模式,形成“西安研發、銅川轉化”的跨區域協同創新范式,目前已有18家科創企業入駐。
做好“引育用留”
優化人才發展生態
高質量發展離不開人才引領和支撐。
近年來,銅川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市戰略,扎實推進“吾銅引鳳”人才專項行動,打造“一企一策一專班”“銅川人才周”“拔尖人才服務團”等人才工作品牌,初步形成了優勢突出、梯次合理的人才“雁陣格局”。
今年,銅川聚力打好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硬仗,堅持目標導向和需求導向相統一,聚焦改革任務,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躍升。
銅川加強人才服務體系建設,認定首批354名高層次人才并發放優才卡,開發建設一站式服務平臺,在住房、醫療、配偶就業、子女入學等14個方面提供個性化服務。銅川還建立市級領導聯系服務專家人才機制、中省掛職博士長效聯系機制和柔性引才機制,精準施策,提升服務質效。
服務好人才要注重搭建人才干事創業平臺,讓人才盡展其才、實現自我價值。
圍繞壯大能源資源、先進制造、特色新興“三大產業集群”和重點民生領域人才重點需求,銅川扎實開展各類引才活動,今年以來編制發布全市重點產業鏈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高技能人才需求目錄2期。
同時,銅川充分發揮專家團隊在人才培養、技術攻關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在重點產業鏈企業和單位新建9個市級專家工作站,吸引70余名專家人才入駐。北京中醫藥大學孫思邈醫院專家工作站入選省級專家工作站。
從新興產業的加速布局、科技創新的持續發力,到打造人才集聚的“強磁場”,銅川這座工業老城正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逐漸成長為生機勃勃的創新高地。(群眾新聞記者 趙楊博)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