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整理
【新聞回放】虛構病例、夸大效果,假科普、真帶貨……互聯網健康科普亂象將迎來更大整治力度。近日,中央網信辦、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四部門聯合印發《關于規范“自媒體”醫療科普行為的通知》,明確要求自媒體賬號對發布轉發醫療科普信息的真實性、科學性負責,嚴禁違規變相發布廣告。
網友觀點:生命健康容不得半點虛假,科學傳播更來不得絲毫忽悠。四部門聯合出手,彰顯出整治亂象的堅定決心,也為行業健康發展指明方向。唯有平臺切實履行審核責任、醫療機構加強從業人員管理、監管部門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才能讓權威、專業的醫療科普脫穎而出,讓劣質虛夸的內容再無生存空間。
網友觀點:健康科普豈能淪為“流量生意”。每一件白大褂背后,都是對生命的敬畏,而非對利潤的追逐;每一次醫學知識的傳播,都是以科學為錨點,而非以流量為風向。讓健康科普回歸科學本質,不僅需要監管的利劍、平臺的擔當,更要不斷創新載體和內容,讓科學知識“靠譜又有趣”。
【新聞回放】近年來,打上“兒童”標簽的商品越來越多。雖然通常價格高于其他同類型產品,但出于健康、便利等方面考慮,不少父母仍愿意為此買單。令人不安的是,近年來,屢有問題“兒童商品”被曝光,直接危害兒童身體健康。
網友觀點:家長應理性消費,提高對商家宣傳和網紅產品的鑒別能力,不簡單遵從“貴即是好”的消費觀念,而是根據實際需求和商品質量為孩子購物。
網友觀點:質量是基礎,安全是底線。兒童商品更應如此。“兒童”二字不能是簡單的營銷噱頭,而應是對商品更高質量的安全承諾,這個標簽不能亂貼。一旦打上“兒童”標簽,就要以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為本,始終堅持更高標準、更嚴要求。
網友觀點:商家要在選材用料、工藝制作等各個環節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努力提升產品質量。相關部門要加強監管,嚴厲打擊違規生產、虛假宣傳等行為。只有把高標準、嚴要求落到實處,才能讓家長買得放心、孩子用得安全。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