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涵博
連日來,陜西多地持續高溫天氣,滾滾熱浪讓游泳成為不少人首選的消暑運動。
8月7日13點,午后陽光正烈,西安市未央區的閃耀游泳館里,有家長正陪伴著孩子在泳池學習游泳。市民邢曉東說,兒子今年上小學五年級,平時課業繁忙,根本抽不出時間學游泳,“孩子從小就特別喜歡玩水,趁著暑假有空,專門帶他來系統地學習一下,要是學校也能開游泳課就好了。”
邢曉東的期盼,也是省政協委員、民建延安市委會主委高建中長期關注的焦點。高建中說:“青少年對水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親近。”
在高建中看來,游泳課進校園,不僅能讓學生掌握技能、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鑒于每年都有青少年因缺乏游泳技能與水上安全意識而溺亡的事件,通過系統教學可培養學生的安全意識,提高其防溺水及自救互救能力。
然而,現實困境顯而易見。高建中在調研中發現,我省絕大多數中小學校沒有游泳館,個別學校即使有游泳館,也因經費問題難以運行。這直接導致絕大多數中小學無法有效開展游泳課,成為素質教育一個明顯短板。
2024年,在民建延安市委會開展的“用好‘十四運’場館大力發展賽事經濟”調研中,高建中驚喜地發現,延安全民健身運動中心與延安新區部分學校建立的“游泳進校園”合作機制成效顯著。該中心聯合延安新區外國語學校等5所中小學校,將游泳課納入學校社團課程體系,針對小學三年級和中學一年級學生,系統開展游泳技能和水上安全知識教學,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
記者從延安新區外國語學校獲悉,以該校七年級學生為例,經過一年的系統學習,100%的同學通過了“水中漂浮”和“蛙泳基礎”考核,85%的同學能獨立完成50米連續游泳。
“游泳課進校園的難點之一在于學校的安全管理責任。而‘延安模式’中,專業機構的大巴車直接從學校接走學生,并提供課程、師資及安全支持,解除了學校的后顧之憂。”如何讓“延安模式”在全省推廣開來?今年省兩會上,高建中提交了《關于創新游泳課進校園機制、補齊中小學游泳課缺失短板的提案》。
他建議,創新工作機制,盡快制定我省推進游泳課進中小學工作實施方案;針對游泳設施欠缺的短板,遴選條件較好的場館與學校開展合作試點;建立學校游泳場館開放共享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公共教學設施效能。
“提案交辦后,省教育廳、省體育局高度重視,第一時間主動與我對接溝通。”高建中表示,尤其令他滿意的是,省教育廳針對提案內容采取“清單式”逐條答復,不僅精準回應了每一項建議,更做到了有問必答、答必有據。
記者了解到,2025年4月,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自然資源廳、省體育局等六部門聯合印發了《陜西省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三年行動計劃》。目前,省教育廳正會同省體育局研究制定《陜西省中小學游泳課程推廣實施方案》,擬明確課程目標、課時標準、師資配置及安全規范,將游泳技能與防溺水安全教育納入義務教育階段體育課程評價體系。
具體舉措方面,省教育廳和省體育局計劃遴選一批條件較好的游泳場館與學校開展合作試點項目,為學生創造更多的游泳學習機會。此外,省教育廳鼓勵學校充分挖掘自身潛力,對現有場地進行合理改造,探索利用校園空間打造輕量化游泳設施,以滿足學生游泳教育的需求,提升學生的體育素養和體質健康水平。
針對促進游泳場館社會共享的建議,省教育廳表示,正在積極探索建立學校體育場館開放共享機制,推動設有游泳場館的學校在滿足自身教學需求的前提下,有序向周邊中小學校開放游泳場館。
“會游泳太重要了!”高建中說,除了在省級層面建言,作為延安市政協委員,他在今年市兩會上也提交了相關提案,呼吁在延安通過創新機制,推動中小學開設游泳課程。
提案辦理過程中,延安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與高建中共同到延安全民健身運動中心實地調研。市教育局表示,將加強外部資源引進,指導學校與社會游泳資源開展合作,試點推進中小學游泳課教學,通過全面強化“教會、勤練、常賽”實踐,切實提升學生體質健康水平。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