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近年來,我省通過聚焦重點產業領域、明確重點產業鏈、實行鏈長制、確定“鏈主”企業等舉措,推動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融合發展,帶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我省“四鏈融合”雖初見成效,但在科技成果轉化、產業鏈融資、產業鏈人才引育方面仍存在不足:
一是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較弱,科技成果轉化不強。科技成果供給與企業需求仍存在脫節現象,科技成果轉化平臺不健全,轉化水平不高?!?022年度全國技術合同交易數據》顯示,2022年陜西省簽訂各類技術合同68546項,技術合同成交額為3053.5億元,在全國的占比分別為8.87%和6.39%,與其他省份相比差距較大。
二是產業鏈與資金鏈融合不夠,融資困境仍需突破。資本市場作用不足,現有的融資平臺和融資渠道較為單一,債券、股票、基金、股權融資等融資渠道占比較少,鋼鐵、紡織等行業貸款滿足率較低,中小民營企業融資難度仍然較大。根據有關數據,我省國有企業融資成本在3%左右,除專精特新及“小巨人”企業外,中小民營企業融資成本普遍高于5%,融資難現狀仍然存在。
三是產業鏈與人才鏈融合不強,產才融合“新引擎”動能不足。科技人才供需關系不平衡,高端人才緊缺供不應求,中端人才存在缺口,低端人才需求飽和。2023年3月秦創原向全球招募2.5萬名人才,主要涉及光伏、新能源、先進制造等產業領域,高、中端人才需求缺口仍然較大。
為此建議:組建成立產業鏈聯盟,在現有鏈長制、“鏈主”企業和“一鏈一行”的基礎上,整合上中下游企業,針對每個重點產業鏈,將創新鏈、金融鏈和人才鏈與產業鏈緊密融合。
一、成立陜西省科創高校聯盟、搭建秦創原產業研究中心,促進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借鑒中國高校科創聯盟模式,聯合在陜高校成立陜西省高??苿撀撁?,推動高??萍假Y源與企業深度對接、高校間科技合作與創新,為政、企、產、學、研等融合發展搭建產業服務平臺。依托秦創原平臺搭建產業研究中心,整合已有行業研究中心資源,將優勢產業鏈中的行業專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專家納入中心專家智庫。針對產業鏈的尖端技術、未來發展方向、產業高端人才進行長期跟蹤,定期形成行業發展報告,為政府進行產業布局提供依據,為企業提供行業尖端人才信息。
二、構建“兩個中心一個平臺”、建立產業扶持評價體系,促進金融鏈與產業鏈融合。成立陜西省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打通區域性股權交易中心與各二級市場轉板通道,助力“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拓寬我省優勢企業的融資渠道。成立陜西省碳資產管理交易中心試點,將企業的碳數據估值量化,形成企業自有碳資產,企業通過碳資產交易中心出售自身碳資產拓寬融資渠道。設立中小民企融資平臺,把銀行、擔保公司、私募基金、信托公司等納入平臺,引導私募股權投資機構、風險投資機構、天使投資人和擔保公司等眾多投資機構參與盲池基金項目。
三、成立產業鏈職業教育集團、推進科教與產教融合,促進人才鏈與產業鏈融合。整合現有職業教育資源,建立完善我省重點產業鏈職業教育集團,著力培養重點產業鏈高級技術人才。推動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一批企業融通、產學研用協同的創新聯合體,形成“人才定制”機制,著力培養重點產業鏈拔尖創新人才。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