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加速融合,引金融“活水”滋養創新“種子”,助力科技“繁花”結出產業“碩果”。1月24日,陜西奧普數字醫療有限公司等17家首批科技成果轉化“先投后股”支持企業,獲得了西安財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撥付的首筆2240萬元專項資金。
“今天獲得的首期140萬元‘先投后股’支持,很快就能推動我們的新產品拓展應用場景、提升市場認可率!”陜西龍麟納纖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這家科技型小微企業,以“防黏附特種納米材料可控合成及應用研究”項目躋身首批“先投后股”。公司負責人、西北大學教授胡軍介紹說,企業研發的納米材料已應用于雷達、無人機、海底精密儀器等領域并獲得廣泛好評。“目前發展的當務之急,是盡快通過市場化手段拓展更多應用場景,這樣既可擴能增產逐步降低單品成本,更能在實際應用中對標客戶需求進一步完善產品力、實現長足發展,這筆資金的注入,正當其時!”
胡軍教授對西安市創新手段力挺科技成果轉化的感嘆,也是諸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團隊培育“創新之苗”歷程中的共同心聲。據悉,首批獲得支持的17個項目“硬科技”屬性十足,分別來自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西北大學、陜西科技大學、長安大學、西安工程大學、陜西師范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等高校,覆蓋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和生物醫藥等多個新興和未來產業領域。
據介紹,西安“先投后股”工作是在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財政廳的指導下,西安市科技局、西安市財政局創新推出的財政支持科技成果轉化新模式,在探索轉變財政支持科技創新方式的同時,在全國首次推出“項目無償資助+標準化轉股機制+金融保障支持措施+轉股及退出獎勵”協同聯動機制,為科技成果轉化初創企業系統引入“股貸債保”多層次金融服務。本次是西安市在全省“先投后股”創新試點模式的首批項目,率先實現了批量化投放,有助于以標準化、模式化方式持續擴大支持企業數量,支持更多核心技術攻關、可形成產業“核爆點”的項目盡快實現商業化運營。
該模式重點支持處于從實驗室到生產線中間階段,需要二次開發、成果熟化、小試中試的創新創業項目,有效降低科創企業發展初期的融資門檻,加速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市場的進程。具體來看,在“先投”階段,財政資金以科技計劃項目形式投入企業,支持成果熟化和商業化開發,并約定后期轉化為股權的條件;在“后股”階段,當被投企業達到轉股條件時,按照約定將投入的財政資金轉換為企業股權,在長期助力企業發展后根據企業訴求按照“適當收益”原則退出。
“通過一系列制度設置,西安‘先投后股’凸顯鼓勵創業、寬容失敗、聚力服務、激勵轉股、讓利退出等惠企特性,可極大降低科學家的創業壓力與顧慮。”“先投后股”業務受托管理機構西安財金相關負責人介紹說。
(記者 劉寧)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