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6月29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印發《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年重點將從工業水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水治理、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節約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環境管理等6個方面,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
原標題: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6月29日,記者從市政府獲悉,西安市印發《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今年重點將從工業水污染防治、城鎮生活污水治理、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水資源節約保護、水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環境管理等6個方面,全面打響水污染防治攻堅戰。
今年,全市總體水質目標是渭河新豐橋、灞河三郎村、護城河小北門斷面達到Ⅴ類水質;渭河天江人渡、渭河耿鎮橋、灞河灞河口斷面水質不低于現狀;澇河入渭、灃河出西安境斷面達到Ⅳ類水質;黑河入渭、涇河入渭斷面達到Ш類水質;公式河、新河、臨河、漕運明渠、幸福渠、玉川河水質達到省考要求。城鎮集中式飲用水源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黑河水庫水質達到Ⅲ類,昆明池、渼陂湖主要指標不低于現狀水質。地下水質量考核點位水質穩步提升。
加強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
在工業水污染防治方面,我市將繼續加強對重污染“10+3”小企業的排查整治,杜絕不符合產業政策的重污染“10+3”小企業死灰復燃。加快水污染重點行業清潔化改造,繼續實行新(改、擴)建重點行業項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減量置換,從源頭控制或減少污染物產生,在新建、升級工業集聚區,同步規劃、建設污水、垃圾集中處理設施。
《方案》要求,全市11個省考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自動在線監控裝置正常運行,按“一園一檔”要求分類分級建立臺賬。同時,環保部門將開展工業企業水污染專項執法檢查,嚴厲打擊環境污染違法犯罪行為,建立健全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聯合調查和移送機制。
19個重點河渠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
2018年,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分別不低于96%和82%。年內建成魚化污水處理廠、第五污水處理廠二期、常寧新區污水處理廠、閻良區城東污水處理廠二期、藍田縣污水處理廠二期、第十一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等6項工程,開工建設白鹿原水生態中心工程。
針對截污、雨污分流,《方案》要求進一步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現有合流制排水系統應加快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或采取相應措施。2018年,19個重點河渠沿線基本實現污水“全收集”。水務部門建立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和長效管理機制,及時鑒別、定期排查各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杜絕污水直排,提升城市水體環境質量。
447個行政村建成生活污水治理項目
2018年,我市將建成447個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農村新建或改擴建畜禽規模養殖場要全面實施固液分離、雨污分離,建設完備的糞污收集、貯存、處理、利用設施,全面推進糞便污水資源化利用。在地下水易受污染地區要優先種植需肥需藥量低、環境效益突出的農作物。年底前,對30萬畝灌溉面積實施綜合治理,退減水量2000萬立方米以上。
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果園示范推廣環保技術模式,擴大有機肥推廣面積,年內將建成2至3個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試點示范點。到2018年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覆蓋率、化肥利用率和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覆蓋率明顯高于2017年水平。
新建公共建筑安裝中水使用設施
2018年,西安市用水總量控制在20.06億立方米以內,對取、用水總量已達到或超過控制指標的地區,暫停審批其建設項目新增取水許可。
今年起,單體建筑面積超過兩萬平方米的新建公共建筑,10萬平方米以上集中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須安裝建筑中水使用設施。并進一步完善再生水利用設施,在再生水管網鋪設覆蓋區域,水壓滿足用水需求的情況下,工業生產、城市綠化、道路清掃、車輛沖洗、建筑施工以及生態景觀等用水,要優先使用再生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保持在18%以上。
開展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
環保部門每季度將向社會公布包括飲用水水源水質、供水廠出水水質及用戶龍頭水質等3方面的飲用水安全狀況,強化水源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
同時,我市還將建立地下水監測點位日常監控體系,強化監測預警,每半年調查評估集中式地下飲用水源地補給區域環境狀況,對環境風險大、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場地開展修復試點工作。此外,將建立加油站地下油罐防滲改造工作信息庫,加快推進改造工作。
加強環境管理嚴格考核問責
《方案》要求,嚴格排污許可,以改善水質、防范環境風險為目標,將污染物排放種類、濃度、總量、排放去向等納入許可證管理范圍,禁止無證排污或不按許可證規定排污。同時,加強排污許可證管理信息平臺的運行管理。
各區縣、開發區要落實河長制和“一河一策”治理計劃,量化重點工作,落實責任分工,明確時間節點,完善保障措施,方案及時報市政府并抄送市環保局。市級各相關部門要制定年度方案,并督導各區縣、開發區做好水污染防治相關工作。(記者 閆珅)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