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陜西省舉辦“奮力追趕超越 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第十場系列新聞發布會,商洛市委書記陳俊,商洛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武文罡出席,介紹商洛市“吹響綠色發展新號角開啟追趕超越新征程”取得的成就。
生產總值是1949年的2061.9倍
發布會上,陳俊表示,2018年,商洛全市生產總值達到824.77億元,是1949年的2061.9倍,比2012年增加385.77億元,年均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2.2%,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8.4%,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0.2%和11.8%。
陳俊從以下幾個方面介紹了商洛70年來的發展變化:
做強綠色產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在新能源產業上,以水能、風能、光能開發利用為重點,推動清潔能源、儲能裝置、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商洛電廠并網發電,鎮安抽水蓄能電站正在建設,光伏全產業鏈成為全省典型,動力電池全產業鏈雛形初顯。
在大旅游產業上,突出抓好景區拓展、跨界融合、節賽營銷,建成3A級以上景區41家,金絲峽成為陜南首家5A景區,新建木王山等省級旅游度假區4個,成功打造“一節一賽”品牌,旅游綜合收入年均增長21%以上。
秦嶺云計算大數據中心、京東云倉、木耳核桃大數據中心等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了首屆數字鄉村發展論壇,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實現全覆蓋。
今年年底前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堅持精準方略,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商洛全域貧困、深度貧困,貧困人口占全省15.5%。目前已累計脫貧45.07萬人,全市將在今年年底前解決區域性整體貧困。
全市共發展食用菌3.5億袋,核桃336萬畝,板栗268.9萬畝,中藥材208.54萬畝,生豬飼養量288.3萬頭,禽飼養量3993.4萬只,培育了森弗、君威、華茂等147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帶動15.2萬戶、53.2萬人穩定增收。
突出宜居宜業宜游,建設美麗幸福新家園。加快縣城擴容提質步伐,建成秦嶺特色小鎮14個,竹林關、漫川關、云蓋寺等4個鎮分別躋身國家美麗宜居示范小鎮、省級文化旅游名鎮,營盤鎮入選全國首批運動休閑特色小鎮,“網格化”“串珠式”小城鎮群基本形成。
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精心打造了云鎮、后灣等52個風格迥異的美麗鄉村,以及洛南巡檢、丹鳳棣花、商南茶園、柞水西川等一批風光優美的田園綜合體,朱家灣、前店子、太子坪等4個村入選中國最美休閑鄉村。商洛入選全國鄉村旅游發展典型案例。
榮獲全國首家“氣候康養之都”稱號
守護青山綠水,打造美麗中國商洛版。深入推進山水林田湖一體治理,全市濕地面積達到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67%,被授予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工程試點市。
空氣質量連續七年位居全省第一,2018年優良天數達331天,是全省唯一的國家環境空氣質量達標市;水質量穩居全省前列,節能減排超額完成省考目標,青山綠水、藍天白云成為老百姓幸福生活最直觀的體現,榮獲全國首家“氣候康養之都”稱號。
全力保障高鐵時代的到來
發布會上,武文罡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商洛的交通建設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西十(西安至十堰)、西渝(西安至重慶)兩條高鐵開工在即,均從商洛穿境而過,屆時商洛將正式進入高鐵時代。
西十、西渝高鐵開通后,將拉近商洛市與西安以及武漢、重慶的距離,到達西安將縮短到半個小時,到武漢將縮短到2個小時,到重慶將縮短到2個半小時,商洛的交通區位優勢將得到進一步提升。下一步,商洛將全力推進并保障好西十、西渝兩條高鐵建設,促進早日建成運行。 華商報記者 任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