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峁遺址考古有了新發現。9月21日,記者從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神木市聯合主辦的石峁皇城臺考古新發現暨口簧國際研討會上獲悉:2018年以來,石峁遺址考古隊在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臺發現了一組重要的史前石雕像。
“新發現的神面紋圓形石立柱,直徑約50厘米,高度近1米,旁邊還有一個用來加固的石圈。從出土和保存狀況來看,這一石立柱4000年來一直保存在原地,有可能是圖騰柱。”陜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長、石峁遺址考古隊隊長孫周勇表示,關于石雕圖騰的含義還有待于通過進一步考古發現和研究來揭示。
石峁皇城臺考古啟動于2016年。截至目前,考古隊已在石峁遺址臺頂的大型宮室類夯土建筑南側護墻上,共發現各種石雕60余件。畫面題材有符號、人面、神面、動物、神獸等;雕刻技藝成熟,技法有陰刻、淺浮雕、高浮雕、圓雕等,所有題材的圖案都很講究對稱美。此外,在皇城臺還發現了卜骨和大量的骨針,以及距今約4000年的口簧等樂器。
石峁遺址位于陜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坐落在黃河一級支流禿尾河北岸的梁峁上,是中國已知規模最大的龍山時代晚期至夏代早期城址。陜西考古工作者先后發掘了外城東門址、內城韓家圪旦高等級墓葬區等地點。外城東門址體量巨大、結構復雜、筑造技術先進,由內外兩重甕城、門道、包石夯土墩臺、門塾、馬面等設施組成,周邊地層及遺跡中出土了玉鏟、玉鉞、玉璜、牙璋、陶器等重要遺物,尤以“頭骨祭坑”“藏玉于石”現象引人注目。
石峁遺址是本世紀中國最為重要的考古新發現之一,遺址的系統性考古工作始于2011年,至今已連續開展了9年,遺址考古工作先后獲得“中國考古六大新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世界重大田野考古發現”等榮譽。本次研討會上,來自海內外的100多位考古、音樂專家對石峁遺址出土的口簧等音樂文物進行了研討。(記者 霍強)
編輯: 羅亞秀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