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地鐵車廂內文明程度較高
手機聲音外放、進食、大聲喧嘩……這些地鐵車廂內的不文明行為有了明確的管理辦法。日前,交通運輸部發布《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對乘客在地鐵內一系列行為進行規范。西安地鐵車廂內里是否存在辦法中所約束的一些行為,記者近日進行了走訪。
29日上午8時許,正值早高峰時段,記者乘坐2號線看到,此時車廂內的乘客較多,大部分乘客都在瀏覽手機,雖然有一兩位乘客在未佩戴耳機的情況下觀看視頻,但由于車廂內各種聲音交織,也基本聽不到這些乘客手機外放的聲音。記者從體育場站上車至行政中心下車,其間未發現有乘客在車廂內飲食的現象。隨后,記者又換乘了4號線、3號線,僅發現有一名乘客在車廂內拿著紙杯喝豆漿或咖啡。
當天下午3時許,記者再次乘坐2號線、1號線進行了走訪,過程中,發現在1號線上有一位市民拿著手機正在為身旁的小孩放著動畫片,且兩人都未佩戴耳機,由于此時車廂內的人并不多,該市民外放的聲音顯得較大。
昨日,記者再次乘坐地鐵多條線路,無論是高峰還是平峰時段,均未發現車廂內進食現象,使用電子設備外放聲音的現象也僅為個別少數。
在4號線航天新城站附近上班的市民徐先生表示,自己每天早上7點多從地鐵1號線上林路站上車,換乘到4號線,長時間以來發現西安地鐵內很少有吃東西的,再就是手機外放聲音的也不多。
“發布這個辦法我覺得挺有必要,現在市民的素質普遍比較高,但在地鐵里還是會有些不文明現象,這個時候法規約束就很必要了。”市民黃女士說,之前她還在一家媒體發布的“最討厭地鐵上哪些行為”投票中看到,超過55%的網友都選擇了“大聲喧嘩、玩手機外放聲音”這一項。黃女士告訴記者,自己唯一一次在地鐵上與他人發生沖突也是因為她希望一位乘客關掉手機外放,而對方拒絕,她認為辦法的出臺能夠有效保障乘客們的權益。
對于約束在地鐵車廂內進食,記者采訪的5位市民也均表示支持。不過也有市民認為,辦法中在車廂內禁食的規定只是“約束性”行為,主要靠乘客自覺,如果沒有相關的保障措施,擔心還是會有乘客我行我素。還有市民表示,希望火車、公交車也能夠出臺類似規定,讓公共交通工具更舒適安靜。
據悉,《城市軌道交通客運組織與服務管理辦法》將于2020年4月1日起施行。記者了解到,其實早在2018年11月底,陜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八次會議就批準了修訂后的《西安市城市軌道交通條例》,并已于2019年3月1日起施行。條例中明確禁止使用滑輪鞋、滑板、平衡車等進站、乘車,在車站或車廂內打鬧嬉戲、大聲喧嘩,躺臥、踩踏車站或者車廂內的座椅,在車站、車廂或者其他城市軌道交通設施內吸煙、隨地吐痰、便溺,亂扔廢棄物,在車廂內飲食等行為。條例也明確了各項處罰措施,其中規定,對包括車廂內飲食在內的,影響城市軌道交通公共場所、環境衛生和妨礙他人乘車行為的,由市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機構責令改正,并處20元以上100元以下罰款。(馮曉瑞)
編輯: 陳晶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