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滿淑涵
養老服務工作關系千家萬戶,事關百姓福祉,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為盡快破除養老服務的障礙,健全市場機制,優化養老服務供給,擴大養老服務投資,持續釋放養老的消費潛力,省政府辦公廳于11月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從健全完善養老服務體系、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保障措施4個方面明確了17項具體任務。
在省政府新聞辦12月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省民政廳、省衛健委、省自然資源廳、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就《實施意見》中的重點內容回應社會關切。
◆提高養老基礎設施建設水平
按照民政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下發的《關于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改造提升工程的意見》,到2022年底前,確保每個縣(市、區)至少建有1所以失能、部分失能特困人員專業照護為主的縣級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的安全隱患全部清除,基本形成縣、鄉供養服務設施相銜接,布局科學、配置均衡、服務完善的農村養老服務兜底保障網絡。
“為了加快我省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起將實施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民辦養老機構消防安全達標、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三項工程。”省民政廳養老服務處處長曹天剛介紹說,針對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改造提升工程,目前,省民政廳正在與省發改委、省財政廳聯合制定三年行動實施方案,重點實施安全消防設施改造提升、縣級中心敬老院供養服務設施照護能力提升、敬老院改擴建和適老化改造三項任務。
“從2020年起,兩年內對不符合國家工程建設消防技術標準、不滿足消防安全管理要求,經判定為重大火災隱患的民辦養老機構進行整改。”曹天剛說,到2020年底前,還要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采取政府補貼等方式對所有納入特困供養、建檔立卡范圍的高齡、失能、殘疾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同時,有條件的地區可以根據老年人社會交往和日常生活需要,出臺政策引導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改造。”
◆保障“家門口”服務設施配套
《實施意見》提出,嚴格落實新建住宅小區按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開展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等監督檢查,到2022年配建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為100%。
據省自然資源廳國土空間規劃局調研員蘭興利介紹,新建住宅小區與配套養老服務設施“四同步”是指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按照自然資源部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省已全面啟動了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編制工作。
“在編制省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時側重協調性,重點是‘多規合一’。”蘭興利說,對已建成城區養老服務設施不足的,結合城市功能優化和有機更新統籌規劃,盤活現有資源,改造為養老服務設施。新建住宅小區嚴格落實人均用地不少于0.1平方米的標準,并將養老服務設施用地落實情況作為規劃設施包括方案審批、驗收的重要環節。
《實施意見》中還明確提出,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統籌推進適老化設施改造。就此,省住建廳城市建設處副處長彭地軍表示,按照有關規定,已將全省2000年以前的9351個城鎮老舊小區納入改造范圍。
據了解,下一步,省住建廳將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基礎上,順應群眾意愿,充分發揮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加大適老化設施建設標準制定及建設力度。重點考慮將加裝電梯、養老應急呼叫器、無障礙盲道(坡道)設施、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等適老化設施列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范疇,各市、縣(區)也可結合自身財政實際情況,按照打造樣板、“一區一策”“一樓一策”原則,把適老化設施納入改造工作中。
◆著力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醫養結合是養老服務的重要保障,“加強醫養結合”也是《實施意見》中17項具體任務之一。據省衛健委老齡健康處處長師中榮介紹,近年來我省醫養結合發展較快,尤其是高齡失能老年人從中普遍受益。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抓好試點示范工作、加快推進服務主體發展、開展老年健康促進行動等舉措取得顯著成效。“今年我省有5個模式入選國家‘醫養結合在中國的最佳實踐’典型經驗名單。全省正著力構建包括健康教育、預防保健、疾病診治、康復護理、長期照護、安寧療護的綜合連續、覆蓋城鄉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
師中榮說,下一步將結合醫養融合發展的工作部署,以老年人健康養老的需求為導向,政府和社會力量共同發力,讓好政策落實落地;加大醫養結合試點,把有效的試點模式加以推廣,給老年人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健康養老服務;重點提升居家社區服務水平,將醫療衛生服務延伸到社區和家庭,使社區和居家老年人獲得更加便捷的服務;大力培養專業技術人才,鼓勵醫護人員到養老服務機構從業就業,提高醫養結合服務質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