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用汗水澆灌收獲,以實干篤定前行
全力以赴穩增長
·出臺工業穩增長促投資23條措施,303個新增產能項目投產達效
·對煤炭產業實施“增優促中限低”措施,新增優質產能1800萬噸
·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2%
·出臺穩投資10條措施,開工重點項目4337個,機場城際、西安地鐵1號線二期和綏延、蒲白高速建成運行,西安火車站改擴建、19條高速公路等項目加快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
·實施促消費26條措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4%
·加大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力度,存貸比提高2.36個百分點
產業結構得到優化
·國家科技獎獲獎數量、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技術合同交易額繼續位居全國前列,新增兩院院士6名,實施重點產業創新鏈32個、關鍵技術創新點289個
·持續加大“雙創”力度,各類孵化載體達到1451家,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首次突破1000家
·實施重點技術改造項目127個,13戶企業獲國家級綠色工廠認定
·加快培育發展新動能,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8%左右
·7家企業成功上市,其中科創板居中西部第一
·扎實開展“大棚房”整治,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穩步推進,糧食產量1231萬噸,新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設施農業面積增加29萬畝,蘋果新增和改造面積83萬畝,奶山羊存欄增長20%,生豬存欄795萬頭,恢復到常年存欄數的93.1%
文化旅游產業加快發展
·預計規上文化企業營業收入增長20%,境內外游客和旅游總收入分別增長12.2%和20.3%
·投資14億元支持500余處文化遺產保護利用
·話劇《平凡的世界》《柳青》,小說《主角》等一批精品力作獲國家大獎
·“十四運”籌辦工作進展順利
集中力量打好三大攻堅戰
·深度貧困地區扶貧資金投入增長39.3%,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房建設全部完成,舊宅基地騰退率超過80%。實施產業扶貧項目1.5萬個,29個貧困縣57.88萬貧困人口將摘帽脫貧
·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青山保衛戰,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2%,國省控斷面I—III類水體上升3.9個百分點,治理礦山地質環境1萬余畝,治理沙化土地105.39萬畝,完成營造林806.4萬畝,垃圾分類工作全面啟動。持之以恒推進秦嶺保護,違建別墅和“五亂”整治持續深化
·加強經濟社會風險防范,完成隱性債務化解任務,政府違規舉債得到遏制,不良貸款率穩定在全國平均水平以下
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一網通辦”取得積極進展,600項省級事項實現“掌上可辦”,企業開辦時間壓減至3個工作日,21處省界收費站全部取消
·頂格落實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新增減稅降費超過600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26萬戶,增長39.1%
·加快推進國資國企改革,競爭類企業混改面達到60.4%,國企利潤增長16.4%
·大力支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設立中小企業技術改造專項獎勵資金、民營企業紓困基金,小微企業貸款余額1533.9億元,較年初增長22.6%,民間投資增長6%
“三個經濟”發展提速
·新增國際客貨運航線26條,過境免簽停留時間延長至144小時,開通國際第五航權客貨運航線,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貨運增速位居全國十大機場首位,西咸空港、寶雞兩個綜合保稅區獲批,保稅航油業務正式啟動
·中歐班列長安號開行2133列,增長70%
·自貿試驗區12項創新案例在全國復制推廣,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主要功能覆蓋率達到100%
·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有效推進
·進出口總額3515.6億元,實際引進內外資分別增長10.4%和12.9%
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
·關中平原城市群建設穩步推進,協同創新和成果轉化取得積極進展,西部創新港建成投用,國家增材制造創新中心揭牌,渭南、韓城入選國家級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基地
·陜北資源轉化、產業轉型、發展方式轉變步伐加快,煤炭分質利用、煤油氣綜合利用等一批優質項目加快建設,榆林象道國際物流園區等項目建成投運,延安革命紀念地景區獲評國家5A級
·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勢頭良好,生物醫藥、裝備制造、綠色有機食品、生態康養等產業鏈水平不斷提升,安康主要經濟指標持續高于全省,漢中、商洛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
盡心盡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出臺有力措施穩就業,城鎮新增就業45萬人。
·為1.08萬勞動者追討工資1.26億元
·普惠性幼兒園占比超過80%,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發展通過國家評估認定,標準化高中占比達到81.7%
·持續深化綜合醫改,發放高齡補貼25億元、計生扶助金5.9億元
·養老金提標并按時足額發放,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5%和8%
·城鄉居民基本醫保和大病保險制度實現整合,17種抗癌藥平均報銷比例達到60%
·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加快建設,保障政策積極落實
·棚戶區改造新開工10.77萬套,老舊小區改造全面啟動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取得階段性勝利,社會治安滿意率達到94.8%
2020 萬眾一心加油干,越是艱險越向前
工作總體要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認真踐行“五個扎實”要求,全面落實“五新”戰略任務,推動高質量發展,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推動新時代追趕超越有新氣象新作為。
持續發力穩增長 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千方百計穩工業,新增規上企業700戶,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
·聚焦重點促投資,全年完成省級重點項目投資5000億元以上,建成12條高速公路,加強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
·優化供給擴消費,抓好100個城鄉商貿服務項目建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
竭盡全力攻堅克難 堅決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確保剩余18.34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深化蘇陜扶貧協作和定點扶貧,完善大扶貧工作格局,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探索建立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完成關中地區剩余70余萬戶散煤治理任務,實施鋼鐵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推進重點流域污染防治和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完成總體規劃修編
·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杜絕無預算項目,嚴禁違規新增政府債務,開展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推進問題突出網貸公司風險出清,加快建設監測預警平臺,嚴厲打擊各種非法金融活動,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 推動產業提質增效
·加快建設西安國家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范區、咸陽新型顯示產業園、寶雞新材料產業基地、渭南增材制造基地、漢中航空智慧新城
·支持西安、渭南供應鏈創新應用試點,培育文化創意、數字娛樂、電子競技等新業態,加快西安、寶雞、延安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積極發展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和多種形式的嬰幼兒照護服務,啟動農村信用社改革,力爭新增10家上市公司
·推進無人機、快速制造、陶瓷基復合材料等平臺創新能力建設,實施集成電路、新型顯示、衛星應用、種業等重點產業創新發展工程,新增2—3家省級創新中心,新認定30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推進西咸新區、楊凌示范區等4個國家“雙創”示范基地和500個專業化眾創空間建設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持續抓好農業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建設200萬畝高標準農田,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200萬噸左右,深入實施“3+X”特色產業攻堅行動,構建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持續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加大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推動“四好農村路”提質擴面,加強田園風貌、地域文化和歷史名村保護,分類實施廁所革命,統分結合推進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農村基層治理
·扎實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工作,加快省級農村產權交易平臺建設,推動省市縣鄉聯網運行,著力培育高素質農民,支持職業學校擴大農村招生
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主動融入國家戰略,加強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組織領導,編制我省實施方案,貫徹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盡快出臺實施方案
·優化區域發展格局,統籌推進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發展,建立重大事項重大項目共商共建機制
·加快縣域經濟發展和城鎮建設,全力抓好50個省級示范縣域工業集中區及產業集群建設,“一縣一策”支持各縣打造1—2個特色優勢產業,實施一批市政管網、停車場、冷鏈物流等補短板項目,提升縣城承載能力,持續推進省級重點示范鎮、文化旅游名鎮和沿黃生態城鎮帶建設,加快實現由鎮向城轉變
深入推進改革開放 不斷增強發展動力
·推進重點領域改革,進一步簡化企業開辦和注銷程序,再下放一批省級權限,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和“告知承諾+事中事后監管”,推進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加快實現“一扇門、一張網、一次辦”
·探索制度化普惠化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措施和辦法,清理與企業性質掛鉤的規定和做法,更好發揮紓困基金和技術改造獎勵資金作用
·推進更高水平開放,大力發展“三個經濟”,加快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建設
完善統籌城鄉民生保障制度
·多措并舉穩就業保增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大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建設力度,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
·加快健康陜西建設,推動縣域醫療服務共同體建設,推進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增強疑難病癥診治能力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加強殘疾人和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婦女關愛服務體系建設,加大城市困難群眾住房保障力度,積極推進棚戶區和老舊小區改造
·促進文化繁榮發展,加強縣域圖書館、文化館和社區、農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推進博物館、紀念館、美術館等1900個文體設施免費開放,扎實做好“十四運”和殘特奧會籌辦工作
·提高社會治理水平,深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
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
·始終做到政治過硬,認真落實省委決策部署,切實把黨的領導落實到政府工作全過程
·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政府立法,建立健全政府及部門事權管理制度,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制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積極推進政務公開,主動及時回應社會關切
·全面提升能力素質,持續推進作風建設
本版文字由 王雄 周明 王帥 雷魏添 董劍南 萬君 高軍政 肖光豫 整理
本版圖表均由 辛剛 制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