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蔣維博
“全市產業結構由2010年的7.6︰62︰30.4調整至2019年的7.6︰36.8︰55.6。”銅川市“兩會”剛剛落下帷幕,市發改委主任王曉剛用這組數字對比,直觀呈現了銅川市轉型發展取得的成果。
銅川市曾經是以煤炭、水泥等傳統資源型產業為主的典型老工業城市,煤炭產量一度占到全省70%。近二十年來,銅川市卸下煤炭資源枯竭的“歷史包袱”,圍繞“建成西部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城市”新定位,大力發展航天科技、數字經濟、高端裝備制造、先進陶瓷、生物醫藥、文化旅游體育產業集群,產業高端化、集群化、智能化發展雛形初顯,走出了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轉型發展之路。
航天科技——
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航天產業集群是新舊動能轉換的載體和平臺。依托地理優勢和融合潛力,銅川搶抓國家軍民融合政策機遇,把發展航天科技產業作為提升城市品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
今年銅川市政府工作報告顯示,“銅川一號”衛星發射升空,陜西航天科技產業發展園區批復建設,固體小型航空發動機及飛行器整機研產、分辨率小衛星研產等項目落地實施,商業航天指揮展示中心、系統工程中心、航天大道開工建設,衛星測控站項目主體建成。
目前,商業航天城入駐企業21家,取得知識產權166項,衛星研產、衛星組網、衛星測控、航天動力、航空航天裝備、衛星應用、人工智能七大板塊基本形成了航天科技全產業鏈。
數字經濟——
助力城市“破繭成蝶”
銅人電子是銅川市首家聚焦人工智能的本土高科技創業企業,是銅川“258”人工智能研究中心主體,耀州區大數據產業園重點企業,主要致力于研發大型智慧導覽機器人、大型智能監測無人機、智慧農業系統和智能文創產品。
近三年來,銅川市不斷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產業,統籌推進“1237”工程,加快銅川數字經濟產業IDC項目、西北紅色數據湖項目等七大項目推進。
2019年全市引進數字經濟企業100家以上,數字經濟各業態總量超過500家,規上數字經濟制造業產值突破5億元,電商交易額突破200億元,數字經濟發展增速位居全省第一。同時,銅川市還把大數據等前沿技術融入城市建設管理全過程,加快智慧城市建設。
銅川配套——
提質增效釋放潛能
在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銘帝鋁業擠壓車間,一臺臺設備高速運轉,鋁材經過夾料、調直、中斷、裝框化等一系列工序后變成各種型材,這些產品將作為導電絕緣材料用在地鐵上,目前訂單已排在兩個月之后。
銘帝鋁業,只是銅川市聚焦高端裝備制造,加快構建“陜西制造、銅川配套”產業格局的一個發展縮影。
目前蘇陜合作項目——年產600萬只輕量化鋁輪轂有望近期投產,達產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超億元,并提供就業崗位千余個。
據介紹,董家河循環經濟產業園產品涵蓋煤、電、鋁、鋁型材以及輪轂、車橋、剎車片等18大類,目前入園規模以上企業達18家,有力促進了傳統產業實現質效提升。
文旅融合——
老窯廠煥發新生機
銅川素有“陶瓷古都”之稱,耀州窯是中國古代八大名窯之一,被譽為“北方刻花青瓷之冠”。為用好這一寶貴文化遺產資源,銅川市深入挖掘耀州窯文化時代價值,持續發力助推耀瓷產業發展。
在耀州窯文化基地,建設者正在老工業廠房進行修繕,賦予這些沉睡資源以新內容。據基地管委會主任何建平介紹,目前已建成耀州窯博物館、耀州窯遺址公園等9個旅游板塊,并形成了北部水泥建材產業密集區、南部耀瓷文化旅游景區、東部現代陶瓷產業密集區和中部三產商貿服務區四大聚集區。
今日之銅川,從“一煤獨大”到“多點開花”,轉型實現全面換擋提速,走出了一條鳳凰涅槃的產業轉型、破繭成蝶的城市轉型、華麗轉身的生態轉型、蹄疾步穩的社會轉型的發展之路。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