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陜西報道(陳嵐):以“禾”為媒,向世界傳播中國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播種友誼之花的種子,是楊凌示范區自2005年至今開展農業對外援助培訓的重要內容和使命。
2005年,楊凌示范區開始承辦國家援外農業培訓項目,2011年8月,楊凌示范區被商務部批準為中國旱作農業技術援外培訓基地。十多年來,通過扎實地開展援外培訓工作,楊凌示范區在農業機械、農業物資、農產品輸出以及促進合作等領域成果豐碩,越來越多參加援外培訓的外國官員和技術人員學習了楊凌農業的新技術。截至目前,楊凌示范區已累計承辦了125期援外培訓項目,為100多個發展中國家的3000多名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進行了培訓。
云培訓為農業對外援助插上 “翅膀”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楊凌示范區為了確保對上合組織國家農業技術交流培訓不中斷,先后整和了示范區大數據局、楊凌融媒等單位和平臺,探索研究了遠程援外培訓方式,發揮數字傳媒作用,以在線直播的方式,為上合國家持續輸出“楊凌智慧”。
楊凌示范區組織的遠程培訓課現場攝影 楊耀軍
“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提升家庭經營基礎地位和現代農業的必然要求,是中國農業組織結構的轉型升級……”5月27日,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副教授汪紅梅通過融媒直播平臺正向學員們進行授課,嶄新的形式和實用的內容讓在線收看的學員收獲頗多。
“楊凌示范區組織的這個課程內容豐富,實用性很強,提供了很多中國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這些對我們很有用,相信我們所有學員都有所收獲!”孟加拉國的學員安波在課程結束后發來自己錄制的培訓感受。
據悉,此次線上培訓后臺數據顯示近800個“IP”登錄收看了直播課,效果良好。
成果共享 楊凌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2014年7月,“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研修班”在楊凌示范區舉辦,這是陜西首個專門面向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的培訓,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農業官員參加了培訓。
為讓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和設備、裝備以及各類農業資訊在上合組織國家更加快速、高質量地流通起來,楊凌示范區將對外援助作為與世界各國開展農業國際交流合作的重要平臺,以此為契機積極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大格局。
2015年,楊凌示范區在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州圖爾根尼規劃建設面積達200公頃的中國——哈薩克斯坦農業創新園,主要開展小麥、玉米、油料、蔬菜、苗木等品種引種試驗示范和設施大棚、節水灌溉、農資機械等技術推廣工作,該園區也成為了楊凌示范區企業“走出去”的典型樣板。
中國——哈薩克斯坦現代農業創新園 供圖 楊凌示范區管委會
除了開展援外培訓、建設跨國農業創新園外,2019年7月,肩負著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實訓功能的楊凌智慧農業示范園項目正式開工,未來,這里將進一步推動強化陜西省與上海合作組織國家之間的農業交流。
目前,楊凌示范區正立足現有基礎,搶抓發展機遇,將新品種、新技術和新理念等源源不斷地輸送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為受援國農業發展輸出“楊凌智慧”,讓農民鼓起“腰包”,共享農業“紅利”。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