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陽市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中,建立社會綜合調解機構,加大源頭治理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用服務把矛盾糾紛消除在萌芽狀態,使矛盾糾紛及時就地化解到位。
在咸陽市西寧社區警務調解室里,社區負責人、網格員和派出所民警正在溝通小區治安隱患。
咸陽市渭城區中山社區網格員柴亞紅:“一號樓有個住戶經常把電動自行車推到樓上去充電,物業阻擋了幾次人家不聽還經常跟物業吵架。”
咸陽市公安局渭城分局城內派出所副所長周良:“電動車不能推到樓道里面,樓道里面不能堆雜物這都是給公告過了,咱不行就過去把這幾家都了解下。”
西寧社區警務調解室承擔著咸陽市渭城區渭陽東路、西寧街、利民村等17個小區矛盾調解職能。這里地處老城區,外來人口多,管理難度大。轄區公安民警、社區干部和網格員等組成了專業工作隊,對各種情感類、利益類等矛盾專門分析預判。對于短期內難以解決的問題進行電子歸檔,錄入大數據系統,通過區上督辦、街道負責、社區解決的方法,把各種可能產生訴訟、信訪、案件的矛盾及時分解。
周良:“進入大數據庫后,有專人負責進行分類,以咱們社區民警、網格員和咱們黨員專業義務隊的各自職責進行分工,使每一個矛盾有具體的人管,把小的矛盾徹底化解,防止民轉刑案件的發生。”
將各部門的職能變成解決矛盾的服務鏈條,渭城區70%的110警情被有效化解。而在咸陽市秦都區,除了各專業工作隊以外,區上組織46名法官,成立了13個黨員服務隊,下沉到各街道辦和專門調解委員會,定時定點化解基層矛盾,努力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
咸陽市秦都區委書記謝軍:“采取三三制解決問題的模式,核心就是學習楓橋經驗把問題解決在基層,把解決問題的場所放在問題最集中的地方,我們把全區的綜合治理中心放在法院,讓大家遇事找法、遇事用法。”
以黨建引領、法在基層、依法用法為思路,以屬地管理和行業管理為抓手,咸陽在化解基層矛盾的同時,也提高了基層自治能力。2019年,咸陽市共調解各類案件1.7萬件,訴前調解成功率上升22.4%,行政立案和刑事立案分別下降46.6%和10.8%,得到中央政法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的肯定。
咸陽市政法委副書記孫波:“一方面讓我們節約了大量的司法成本,最重要的是讓群眾遇到事情遇到糾紛能夠快速便捷地得到處理,真正地讓群眾有獲得感和幸福感,實現了從‘小治安’到‘大平安’質的飛躍,打造了新時代‘楓橋經驗’的咸陽升級版。”(史凱強)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