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統計局發布的1-5月西安消費品市場分析顯示,消費品市場逐漸回暖,制約因素不容忽視。
5月份限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扭負為正
消費品市場承壓前行,限額以上單位零售額當月增速由負轉正。5月份,全市限額以上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204.73億元,同比增長3.9%,扭轉了今年以來各月零售持續下降的局面,首次扭負為正。1-5月份,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828.66億元。
此外,餐飲收入和商品零售恢復加快。城鄉市場同步回升。從企業經營地看,城鎮消費增速扭負為正。網絡消費快速增長。大宗生活用品類增長加快。
批發零售業保持增長。4月份,批發零售業當月銷售額扭負為正,連續兩個月正增長。
住宿餐飲業持續下降。今年以來住宿餐飲業各月營業額持續下降,降幅逐月收窄。5月,限額以上住宿業實現營業額下降52.2%。
統計局分析認為,總體看,制約因素不容忽視,市場回暖基礎仍需夯實。目前,疫情在境外呈現加快擴散蔓延態勢,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疫情防控呈現新特點、新變化,使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面臨新的挑戰。
“有的是行業累積問題,有的是疫情導致需求減少、效益下降,”西安交通大學教授郝淵曉對華商報記者分析,對各行業情況要分門別類。此前部分行業內部存在一定問題,加上外部激烈競爭,突發疫情,多方面因素導致效益不理想。
5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同比增12.9%
具體來看,傳統商貿業態依然低迷。傳統的百貨店、專業店、專賣店等傳統消費業態,受到網絡購物、海外代購等新興消費業態和商業模式的沖擊和分流,在疫情影響下更為加劇,競爭壓力愈發凸顯。1-5月份,百貨店銷售額下降35.8%。
住宿和餐飲業恢復有待時日。疫情對住宿和餐飲行業的影響最直接,客流劇降、旅游及商務活動尚未恢復、市民對室內消費的顧慮并未消除,住宿和餐飲企業經營狀況堪憂,表現為“三降”。營業額下降、盈利水平降低、用工需求下降。
居民消費預期趨謹。居民收入增長放緩和消費價格上漲雙重因素作用,對日常消費產生擠出效應。一季度,西安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5元,同比增長0.5%,1-5月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3%。同時加大了儲蓄存款,5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住戶存款余額同比增長12.9%,居民消費更加趨于謹慎。
綜合來看,在居民生活秩序逐步恢復以及各項促消費政策落地顯效的共同帶動下,5月份市場銷售有所好轉,是今年以來當月增速首次轉正,對全市消費有著極大的提振效應。下階段,隨著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的持續推進,以及擴大內需戰略的實施,消費市場將逐步回歸正常。
怎樣提振消費?財經評論人士楊德龍對華商報記者分析,居民都在想辦法增加收入,在“房住不炒”調控下,儲蓄有向資本市場轉移的趨勢。 華商報記者 黃濤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