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面對疫情影響,我省各地積極拓展農產品線上銷售渠道,田間地頭成了網絡直播間,農民群眾和基層干部變身“網紅”代言推介,電商、企業和政府還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共同推動農產品促銷和農業生產轉型。
隨著渭南市大荔縣40多萬畝冬棗成熟上市,陜西水果網絡特色季——大荔冬棗原產地推廣活動也拉開帷幕。阿里巴巴天貓、盒馬鮮生等多家網絡平臺簽約銷售大荔冬棗,演員景甜走進直播間帶貨,20多名網絡主播、代言人,線上促銷大荔冬棗。
渭南市大荔縣委書記劉莉:“像往年我們電商銷售能夠達到1/3,今年,我們通過阿里、天貓、拼多多各種平臺,包括我們的一些消費扶貧的方式,助推冬棗的銷售,線上線下同步推,目前電商的銷售應該能夠占到我們冬棗銷售量的50%。”
線上銷售直接面對全國消費者,同樣要面臨眾多同行同臺競技,安仁鎮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在觸網后,發現了更多商機,也感受到更多壓力。
渭南市大荔縣安仁鎮小坡村黨支部書記薛安全:“保冬棗質量的安全,就是保我們的經濟發展的命脈,從明年以后,我們整個在這個棚里安裝攝像頭,監督我們社員,化學合成的農藥不用,化學合成的肥料不施。”
正是看準了電商在農產品銷售中的巨大潛力,陜西媳婦宋遠遠放棄在江蘇老家的都市生活,來到咸陽武功打拼。今年,她先后在興平賣大蒜、渭南賣紅薯、甘肅賣蜜瓜、武功賣蟠桃,雖然生意做的有聲有色,但有一個問題始終困擾著她。
咸陽市武功農村電商主播宋遠遠:“工業上有標準,有模子制造出來的,咱們基礎農產品沒有辦法,它大小有差距,每個人種的不一樣,種植出來的口感也會有一定的差距,對于我們來說困擾也非常大,我希望有這樣一個標準給大家能提供出來,讓廣大消費者能對這個產品有一個好的認知。”
而宋遠遠擔憂的問題,正是同樣做電商的向丹正努力解決的問題。
陜西聚錦華美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向丹:“我們做的核心是先制定標準,然后再去配套相應的服務,然后再去賣產品,只有有了好的標準我們才能倒逼到服務,然后再去倒逼到生產。”
陜西省果業中心主任魏延安:“下一步,就是以這種消費端形成的標準來倒推生產,制定嚴格的標準,在農民中間形成一分價錢一分貨,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樣的標準化的理念,引導農民由種得多,向種得好,賣得好轉型。”(杜曉文)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