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 9月29日上午,“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系列新聞發布會的第三場——宜君縣專場在新區舉行,宜君縣委副書記、縣長曹全虎進行了“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闊步邁上幸福小康路”的主題新聞發布。宜君縣委副書記李艷利,縣委常委、副縣長朱偉回答了記者的提問。銅川市委宣傳部副部長郭海軍主持新聞發布會。
在曹全虎的介紹中了解到,宜君縣轄6鎮1鄉1個街道辦事處,117個行政村,總人口10萬,總面積1531平方公里。2015年全縣共有貧困村57個,貧困人口4075戶11148人,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各項工作扎實推進,取得了決定性成效。五年來,堅持全縣總動員,精準施策,盡銳出戰,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的16.15%降至0.77%。2019年5月,省政府公告宜君縣正式退出貧困縣序列,成為全市率先整體脫貧摘帽的區縣。連續三年被市委、市政府表彰為“脫貧攻堅先進縣”,連續兩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脫貧攻堅成效考核優秀縣”。
五年來,宜君縣堅持小縣也要辦好大民生,聚全縣之力改善人居環境,圍繞讓群眾住上安心房、破解看病難,喝上放心水、解決出行難等農村發展瓶頸短板,先后出臺了《關于宜君縣洛河西岸貧困帶2015至2017年幫扶工作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決定,勒緊褲腰帶,集中財力,用于脫貧攻堅,先后整合各類資金8.9億元,投入到農村基礎設施補短板項目當中。累計修建混凝土道路388.5公里、道路排水275公里、文化廣場88個7.4萬平方米、標準化衛生室117個、安全飲水工程90處、水質提升88處,安裝路燈9546盞,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的安全飲水、通村道路、村內巷道、村級衛生室、文化廣場全覆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了98.62%,農村電網、網絡電視、醫療衛生、文化體育等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能力顯著改善。同時,夯實了管理維護責任主體,逐步建立完善運行維護制度。
脫貧不返貧才是真脫貧。宜君始終立足實際,依托良好生態資源,構建起了“3+4+N”的產業發展格局,為群眾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建成了10個縣級和50個鎮級產業扶貧基地、12個扶貧工廠吸納群眾充分就業,培育了138個新型經營主體和村集體經濟參與帶貧益貧,村級光伏電站、蘇陜扶貧、宜農股“一股三帶”收益分紅,確保了每戶貧困戶有2-3個以上帶貧益貧措施,每個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有1人實現穩定就業。全縣117個村全部成立集體經濟合作組織,同時為每個貧困村注入30萬元成立村互助資金協會、50-2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為40個非貧困村注入50-100萬元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實現了貧困村集體經濟年收入35萬元以上。2015年以來,全縣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續保持在9.3%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宜君縣在全市率先創辦了“宜民講習所”,自制鄉土視頻“教材”,受到群眾歡迎;在全省率先推行“宜馨超市添動力”扶貧扶志新模式,共建成縣鎮村三級“宜馨超市”128個,引導激勵廣大群眾盡己所能,自覺參與村級事務,主動為他人服務,通過“小積分激發出貧困群眾幸福生活新希望”等綜合施策,更加堅定了全縣廣大群眾致富奔小康的決心;同時,建立了三級書記抓脫貧的指揮體系,形成了縣級四大班子抓統籌,縣級分管領導分工負責,各鄉鎮、各部門通力協作,先后選派127名優秀年輕干部擔任第一書記、658名干部組建117支駐村工作隊駐村幫扶,2638名干部職工參與聯戶幫扶,增派23名優秀科級領導加強駐村力量,以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曹全虎最后表示,脫貧攻堅即將全面收官,打贏脫貧攻堅進入最后最緊要的關頭,我們將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扎實組織開展“三排查三清零”“對標補短”工作,堅決打贏脫貧脫貧攻堅戰,搶抓入選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主體生態功能區的重大機遇,打好綠色牌,走好特色路,推動縣域經濟綠色轉型高質量發展,奮力譜寫宜君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孟星辰)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