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許鵬 通訊員 張濤 石晶
進入深秋,天氣轉涼。眼下正值蘋果秋栽的最佳時節,記者在青云鎮太平溝村看到,村民們忙的熱火朝天,挖坑栽樹、打樁、澆水,整個種植工序有條不紊。
2018年,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全省大力發展以千億級蘋果為代表的果樹產業。榆陽區搶抓機遇,將果樹產業納入“3+2+X”新型農業產業體系,確定了在東南部鄉鎮重點發展山地蘋果,在長城沿線鄉鎮重點發展葡萄的果樹產業戰略布局,計劃每年新增果樹種植面積2萬畝,到2025年全區果樹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
截至目前,榆陽區累計投入1億多元,重點在青云鎮、魚河峁鎮、大河塔鎮、上鹽灣鎮等發展果樹4.56萬畝,打造太平溝、樂家畔、常樓、梅家畔、井道峁等15個千畝以上標準化示范園。其中2020年累計投入資金6000多萬元,計劃栽植果樹1.5萬畝,其中春季栽植9340.2畝,秋季預計栽植8069畝。
“近年來,青云鎮按照區委、區政府提出的‘3+2+X’產業發展思路,大力發展山地蘋果產業,同時也夯實了包鄉駐村掛片領導責任,大力探索產改后產業發展規劃。我們繼續實施‘保姆式’的管護方式,對2018年以來新建果園進行拉網式提升,加快開展秋季果樹修剪,拉枝及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切實把山地蘋果產業打造成農民精準脫貧和長遠致富的優勢產業。”青云鎮黨委書記王柏生說。
“從去年開始,我們發展了近5000畝山地蘋果,今年又栽植了2900余畝,為脫貧攻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上鹽灣鎮人大主席朱序生說。
在標準基地建設上,榆陽區嚴格按照《榆林山地蘋果技術規程》,落實新建果園“五統一”發展模式和“七個一”技術規范,重點扶持改革后的村集體股份經濟合作社。引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規模化種植,同時引進陜果集團榆林分公司,充分利用陜果的技術、人才、管理等方面的優勢,不斷提升蘋果產業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鏈條建設,初步探索出了“股份經濟合作社+陜果集團”、“新型經營主體+農戶”及大戶經營發展等多種模式,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榆陽區還投入100萬元用于秋季果樹施肥社會化服務。實行市場化運營,保障后續管護費用,培養一批專業化從事修剪、病蟲害防控、機械化作業等經營主體,確保栽植果樹長得好、掛果早、見效早。
“為了實現標準化栽種,我們在行距和株距上都進行了放線,為以后機械化除草、打藥、修剪做好準備。”榆陽區鎮川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高祥說。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