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訊(記者 白璐璐 實習記者 薛瑜)如往常一樣,肖成波駕著車行駛在山路上,來到住在山溝里的農戶家里收購著農產品,海棠園村山大溝深,蜿蜒的山路一路盤旋,這條路他已經走過了很多趟......
11月21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主辦、陜西省委網信辦承辦的“決勝2020·陜西擔當”網絡主題活動采訪團一行來到了安康市寧陜縣筒車灣鎮海棠園村。
海棠園村地處筒車灣鎮西南部,東連本鎮許家城村,西鄰本縣梅子鎮,南接龍王潭村,北與漢中市佛坪縣接壤,村委會距鎮政府所在地4公里,距縣城22公里,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陜南山區村落。
在這個村落,有許多農戶,家里有著不少農產品但是無法出售,但“賣貨郎”肖成波的出現為他們解決了沒有銷售途徑后顧之憂。
原來,今年31歲的肖成波,2008年高中讀完后就離開海棠園村出外打工,輾轉幾年在浙江、廣東、西安等地不斷地更換工作,在機械廠、建筑工地都待過。2015年,在他的同學、當時海棠園村的村官馬琪的號召下,當時在西安做裝修工作的肖成波回到寧陜辦起了海棠園農產品專業合作社。
在2016年,他帶領合作社引導筒車灣鎮、太山廟鎮、四畝地鎮三鎮181戶農戶、其中貧困戶74戶種植生態大米,年底共產生態稻谷26.2萬斤,直接為農戶創造經濟收入65.5萬元,帶動戶均收入達到3600余元。
不僅如此,據肖成波介紹“2018年,他們繼續與村上以及電商辦協調,在海棠園村開了這家電商便民服務點,收購海棠園村的中藥材、特色農產品等產品到電商平臺售賣。” 走進他的店面,貨架上擺滿了包裝精致的各色農產品,大米、蜂蜜、木耳、豆腐乳,各種規格、各式包裝應有盡有。
“目前,線上線下所出售的農產品銷售額已經達到了120萬元,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拓展電商銷售平臺,提升產品品質,爭取把銷售額再翻一倍。”臨別時,肖成波自信地說道。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