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2021年全市民政工作會議召開。今年西安市將加快推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普惠實用的養老設施建設,力爭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020全年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9.17億元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2020年全市民政工作取得不俗成績。市兒童福利院被民政部表彰為全國民政系統抗擊疫情先進集體,實現了全市民政服務機構“零感染”“零擴散”。全面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保障任務,被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授予“2020年陜西脫貧攻堅組織創新獎”。
2020年,我市城鄉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740元/人/月與560元/人/月,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城鄉統一提高到1320元/人/月,連續7次啟動社會救助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聯動機制,兒童福利機構養育兒童和社會散居孤兒最低養育標準分別提高到1400元/月和1000元/月,將我市2622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和困境兒童(不含享受低保政策的兒童)納入免繳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費特殊人群,救助生活無著流浪乞討人員4648人次,全年發放各類社會救助金9.17億元,惠及困難群眾94.86萬人次。
在10個涉農區縣全面推行政府購買服務,由第三方入戶調查、精準篩查,開展“社會救助服務+”“美居行動”“取暖救助”等專項救助活動,我市“社會救助服務+”行動的做法入選民政部社會救助領域創新實踐十佳案例。
2020年新增養老床位7029張
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頒布實施了《西安市養老服務促進條例》及相關配套政策文件。全年建成各類城鄉養老服務設施158個,新增養老床位7029張。先后引進培育100多家社會組織參與440余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和農村互助幸福院養老服務。閻良區中心敬老院入選民政部、國家發改委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優秀案例。
我市探索發展“嵌入式養老院”“飯大爺”老年助餐服務和中央廚房服務模式。持續實施老年人意外傷害和養老機構綜合責任兩項保險工作,受益養老機構153家,受益老年人約27萬人。全市3家企業、3個街道辦及蓮湖區被確定為第四批國家智慧健康示范企業、街道和基地。
同時,全面深化“四社聯動”,培育社區社會組織2238個、登記志愿者134.7萬人、注冊志愿服務組織4977個,建成智慧社區20個、國際化社區10個。
積極開展自由貿易試驗區殯葬領域“證照分離”改革全覆蓋試點和全省殯葬改革綜合試點工作。全年銷售福利彩票32.36億元,占全省的43.54%,市本級留存公益金1.22億元。婚姻登記實現全國首個全市全程電子化全覆蓋,大幅提升全市婚姻登記管理服務水平,入選“數字陜西”“數字西安”建設優秀成果和最佳實踐案例,“互聯網+婚姻服務”西安模式受到民政部肯定,并在全國推廣。全年為9.93萬殘疾人,發放兩項補貼資金9153.06萬元。
推進婚煙登記業務實現“全市通辦”
2021年,我市將高位推進多層次養老體系建設。加快政策創制,出臺《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打造適老宜居康養城市行動方案》,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政策支持,強力推進現有政策的落地見效。
加快推進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普惠實用的養老設施建設,推進區縣(開發區)級養老院建設,加快推進鎮(街)級養老服務中心全覆蓋建設,力爭城市社區養老服務站覆蓋率達到90%以上。建立養老服務跨部門協同監管機制,健全養老服務聯合執法和失信聯合懲戒工作機制,加大對違規養老服務行為的查處懲戒力度。
同時,加大困難群眾監測預警,將脫貧人口中完全喪失勞動能力或部分喪失勞動能力且無法通過產業就業獲得穩定收入的人口,依規全部納入低保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范圍,做到應保盡保、應兜盡兜。
進一步完善“1+N” 社會救助體系,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適度擴大救助范圍,提高保障標準。加快推進婚煙登記業務跨區域辦理,實現“全市通辦”,高標準做好“跨省通辦”試點,大力開展婚姻家庭輔導,深入推進婚俗改革,加強婚姻登記機關規范化建設。(張 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