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不居,時節如流。”轉眼又到一年“履職答卷”亮曬時。
翻開2020年的履職記錄,一次次調研、一件件提案、一條條社情民意信息,都緊扣中心大局,服務改革發展,聚焦民生關切,飽含為民情懷,為幸福漢陰建設畫出了最大同心圓,奏響了最美主旋律。
省政協副主席祝列克來漢調研復工復產
牢牢把準政治方向:“抓日常、嚴經常、做平常”
面對戰貧戰役和“十三五”沖刺收官等艱巨任務,在縣委堅強領導下,漢陰縣政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凝心聚力謀發展,攻堅克難善擔當,建言資政謀良策,民主監督促落實,開創了新時代政協工作新局面,為奪取“雙勝利”,實現“三個圓滿收官”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非常之年交出了非凡答卷。
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黨的領導抓在日常,加強黨的建設嚴在經常,強化思想引領做在平常,引導廣大政協委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執行重要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定期向縣委常委會匯報工作,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多次批示重點工作、參與重要活動,形成了黨委領導、政府支持、部門參與、各界協同的良好格局。
市縣政協聯動調研現代農業
設立4個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選優配強支部班子,55名黨員委員分別聯系77名黨外委員,全面落實黨員委員雙重組織生活制度,認真開展“三會一課”,實現了政協黨的組織對黨員委員全覆蓋和黨的工作對委員全覆蓋,構建了“黨組主心骨、支部抓落實、委員強履職、干部勇擔當”的黨建工作新局面。縣政協領導班子被市委考核評定為優秀等次,縣政協機關榮獲全縣黨風政風行風評議優秀單位。
投身抗疫彰顯擔當:“搶抓三個第一”
黨政中心工作推進到哪里,政協工作就跟進到哪里,政協委員的力量就匯聚到哪里。
2020年1月26日,全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Ι級應急響應后,搶抓“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嚴格落實疫情防控各項要求,全縣132名政協委員帶頭當好政策宣傳員、民情信息員、防護示范員、輿論引導員、應急服務員,用點滴行動穩人心、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共同營造科學防治、理性應對、萬眾一心的社會氛圍。
縣委書記周永鑫出席“政協委員活動日”專題培訓并講話
疫情形勢剛有好轉,首選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六穩”“六保”為“第一課題”視察調研,借助網絡議政等平臺,開展專題協商3次、交辦提案5件、報送信息5條,所形成的《漢陰縣疫情防控期間復工復產工作調研報告》以最快速度報送縣委、縣政府,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政協智慧。
在疫情防控期間,委員們投身“第一戰線”主動作為,張曉斌、郭保宏、張品等委員立足崗位作貢獻,沈桂芝、張代平、石燕、夏福林、陳世濤、王俠洪、王成勇、陳愛軍等眾多委員在關鍵時刻站得出來、沖得上去,社會各界踴躍捐款捐物60余萬元,率先向抗疫前線贈送1000余份愛心餐,身在異鄉的16名創業者寄回500個防疫“急救包”,政協干部下沉一線當好社區防疫“守門員”,還有一大批委員企業成為復工復產的“排頭兵”,其事跡先后在《人民政協報》《各界導報》等媒體報道,他們用擔當與奉獻書寫了三沈故里的人間大愛。
縣政協干部到社區開展疫情防控
決勝小康共創佳績:“贏得三場大考”
四名縣政協領導帶頭嚴格執行“十個一律”戰時紀律和“四個不摘”工作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好東部戰區督導和聯鎮包村工作。針對“三個一”產業發展、易地搬遷后續扶持等重點難點課題,組織委員成立專題調研組,進鎮入村“解剖麻雀”20余次,赴寶雞眉縣等地考察學習2次,形成調研報告2篇,反映社情民意信息6篇,為我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謀劃了前瞻之計。
廣泛動員政協委員、愛心企業和各界人士積極參與“萬企幫萬村”“健康扶貧·交友幫扶”“消費扶貧日”等扶貧行動,投入產業扶貧、就業扶貧、公益扶貧、消費扶貧的資金超過2000萬元,涌現出“御源軍公益助脫貧”“垃圾分類回收置換驛站·分出美麗鄉村”等社會扶貧品牌。
縣政協機關全員出戰、全力以赴,牽頭8個幫扶部門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干勁發起總攻沖刺,共籌資50余萬元扶持“養萬只雞、種千畝桑、育百張蠶、建十個園”特色產業,先后召開聯席會議6次、第一書記座談會6次,以“一幫二聯五教育”為抓手提升脫貧成色,實現了所幫聯的一鎮兩村脫貧任務、整改任務、漏點短板全部清零,順利通過了國家和省市“三場大考”。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縣政協辦、蒲溪鎮榮獲全縣脫貧攻堅考核“四連優”和“全市脫貧攻堅先進集體、記集體二等功”,8名縣政協委員和3名政協機關干部受到市縣表彰,響洞河村、天星村雙雙榮獲“全縣脫貧攻堅先進集體”殊榮。
縣政協機關干部到店鋪宣傳引導“省級文明縣城”創建工作
建言資政碩果累累:“12次協商+84件提案+28期信息”
堅持建言資政和凝聚共識雙向發力,選擇推進“四大戰略”和“十三五”沖刺收官的重點領域,著力發揮專門協商機構作用。
協商議政“含金量”越來越足。精選10項協商議題,全年共開展12個議題的協商議政活動,高質量完成縣委交辦的重大調研課題,超額完成年度協商計劃,報送的12篇調研報告為縣委、縣政府提供了重要決策參考,關于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建設、加快推進富硒食飲品工業發展的調研成果,受到市政協和縣委、縣政府的高度肯定及采納。
提案工作“滿意度”越來越高。積極克服疫情影響,縣級領導包抓重點提案5件,開展帶案視察提案5件,提案辦理協商3次、年度“雙向評議”1次,參與委員100余人次。全年交辦提案84件全部如期辦結,提案辦結率、滿意率均達到100%,其中政府系統承辦的79件提案辦成“一把手工程”,在優化決策、改進工作、解決問題、促進發展、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縣政協調研易地搬遷后續扶持工作
社情民意“連心橋”越走越寬。堅持反映社情民意“三層級、二條線、一張網”工作格局,推動“小信息”發揮“大作用”。全年共收集各類信息58條,經審核編報《社情民意》28期,其中向市政協報送12期,向縣委、縣政府報送16期,關于完善鳳凰大道安全設施、加大返鄉創業鼓勵支持力度等多篇社情民意被相關部門迅速辦理,問題得到及時解決。專題新聞《四點三公里隔離護欄的背后》在《人民政協報》刊發,受到社會各界廣泛好評。
凝聚共識再譜新篇:“25次學習+15場宣講+52條建議”
學之愈深,知之愈明,行之愈篤。堅持把思想政治建設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縣政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開展集體學習25次,用黨章黨規規范言行,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思想,用常態化學習教育擰緊思想“總開關”。
完善委員講堂、重大專項工作委員宣講團等載體平臺,開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宣講進機關、進校園、進企業、進農村、進社區、進軍營活動15場次,數千名干部群眾接受深刻的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凝聚了團結奮進、追趕超越的正能量。
緊盯“十四五”規劃編制、文明縣城鞏固提升、平安漢陰建設三大重點,采取“沉下去摸、走出去學、請進來講、坐下來商”的方式,開展調研協商3次,提出意見建議52條,為我縣科學謀劃“十四五”、順利通過省級文明縣城復審、有效提升平安建設“三率兩度”、爭創全省雙擁模范縣“八連冠”等凝聚了共識、增添了動力。
特別在省級文明縣城“復審保牌”的關鍵時刻,縣政協領導帶頭發揮網格長作用,聚焦牛皮癬整治、公廁管理、停車難等頑疾,開展視察調研和民主監督8次,有效推動各項工作落實落地,關于解決“停車難”協商活動一經報道,點擊率3小時內突破5000次,充分彰顯出縣政協“為黨委政府分憂、為百姓群眾解難”的獨特優勢作用。
創新履職亮點紛呈:“員、室、站、家、日”
著力推進民主監督向基層延伸,建立健全縣政協選派民主監督員工作制度,聚焦“最多跑一次”改革,選派6名政協委員擔任民主監督員,依托漢陰縣政務服務中心打造“委員之家”,全面啟動“委員工作室”“政協工作聯絡站”創建工作,在探索把政協制度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效能上邁上新臺階。
精心組織首個“委員活動日”,開展了以“理論宣講、讀書活動、調研視察、協商建言‘十四五’、理論培訓、委員風采展示”為內容的“六個一”系列活動,縣委書記周永鑫出席培訓活動并講話,勉勵全體委員做到懂協商、會協商、善協商、敢協商,為全縣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在全縣政協委員共同參與和見證下,這次活動日辦成了一個凝心聚力、加油鼓勁、惠及民生的特別節日,進一步增強了政協組織凝聚力、影響力、執行力。
文史宣傳捷報頻傳:“省市縣高度評價”
堅持“存史、資政、團結、育人”原則,歷時兩年數次修訂充實,28.6萬余字的《漢陰文史資料》第十四輯(何振亞將軍專輯)編印完成,“三位將軍”文史征編工作圓滿收官。派出外調組赴新疆哈密搶救征集羅少偉烈士紅色史料,掌握了“我軍歷史上第一支儀仗隊隊長”“軍中第一刀”等重要史脈線索。召開政協文史工作暨紅色文化協商座談會,對查振坤等11名“優秀文史研究員”予以表彰獎勵,全面啟動“三個三”紅色文化第三部“紅軍文化”征編工作。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堅持把筆頭鏡頭對準委員和基層一線,辦亮辦響“一書一刊一網一群一講堂”,全年共在省市縣媒體發稿510篇,數量和質量穩居全省縣級政協前列,連續八年榮獲“全市政協系統新聞宣傳工作先進單位”,榮獲2020年度省政協新聞宣傳發行增幅獎,《漢陰縣政協緊抓產業“牛鼻子”斬窮根》榮獲2020年度陜西省政協好新聞三等獎。
堅持在總結經驗中挖掘亮點,在展示亮點中提升工作,傾力打造政協工作“品牌”,其中政協宣傳工作經驗面向全省政協系統作交流發言,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政協工作會議精神的經驗做法受到省政協調研組高度評價,講述了漢陰好故事,傳播了漢陰好聲音。
自身建設更加有力:“同心圓、朋友圈、大家庭”
全年共召開主席會議6次、常委會議4次、專題議政性協商2次、集體學習課題10項,邀請派駐紀檢監察組負責人、政協委員8名、群眾4名列席會議,會風文風學風持續改進。政協領導和常委以“走基層、訪委員、聽民聲、促發展”為主題,深入界別開展“請你來協商”遍訪活動,為幸福漢陰建設聚力畫好“同心圓”。
積極構建委員學習培訓、履職服務體系,密切與新的社會階層人士聯系,為漢陰改革發展匯集更多同行者。先后迎接全國政協農村農業委員會、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和省市政協等來漢調研視察20余次,赴縣外開展學習交流活動12次,政協團結面、“朋友圈”不斷擴大。
鞏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組織委員集中學習培訓2次、廉政警示教育5次、提醒談話2次,首次對1名履職不力委員予以勸退,倒逼委員強化擔當、提升本領,自覺踐行“懂政協、會協商、善議政,守紀律、講規矩、重品行”要求。
充分運用三項機制,交流任用科級干部3名,選拔充實年輕干部3名,組織退休老干部開展活動5次,做到制度管人、感情留人、事業培養人。著力發揮政協委員之家、扶貧工作隊、志愿服務隊“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作用,為“五型”政協建設注入新活力,讓政協“大家庭”越來越溫暖。
展望2021,踏上新征程,不負新使命。漢陰縣政協將秉持“縣委定什么、政協議什么,政府干什么、政協幫什么,群眾盼什么、政協言什么”的履職定位,大力弘揚“三牛”精神,立足新起點,開創新局面,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漢陰縣政協辦)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