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渭南市發改委相關科室負責人就渭南市重點項目建設和西渭融合發展情況做了詳細介紹。
關于西渭融合發展都有哪些進展和規劃十四五時期西渭融合發展將作為渭南市區域發展的一個主攻方向將圍繞西安都市圈重要組成部分區域定位把中心城市西渭融合、富閻一體化作為“三極多中心”的重要增長極依托西安國家中心城市政策資源優勢借力融入、服務大西安在更高層次、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深化務實合作、實現共贏發展關于西渭融合渭南主要做了這4大方面工作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方面
圍繞構建大西安30分鐘經濟圈,渭南市加大了關中城市群城際路網建設,積極構建現代交通運輸體系。目前,高鐵實現公交化運營,每天高鐵在渭南???20列以上,“美麗大荔號”動車已成為全省首條旅游專列,西安至渭南、西安至韓城“綠巨人”復興號動車組列車也已正式開通運行。
同時,加快了“一卡通”平臺建設,渭南市民持“渭南通”就可在西安、北京等全國155 個城市乘坐公交、地鐵,出行十分便利。
另外,渭南市313省道高陵至渭南經開區段、京昆高速西安至蒲城段改擴建、西咸北環連接線東風大街延伸工程等項目的建設也在加快推進。
二、產業發展協同協作方面
經過共同努力,富閻產業園區總體規劃編制已經完成,目前,簽約入駐企業近70家,其中神華熱電聯產、韋加無人機等17 個項目建成投產,富閻融合雙創園、萊德燃氣智造等38個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三秦汽車配套、富閻精密制造等項目成功落戶。
另外,加強了毗鄰地區的協作,簽署了《渭臨經濟協作區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協議統籌調整協作區土地規劃,西安臨潼區將提供建設用地,雙方共同招引食品加工基地、無人駕駛航空器、特種機器人等項目落地建設。
同時,積極實施“西安研發、渭南制造”,在全省率先建成渭南(西安)創新創業孵化器,截止目前,已入駐研發企業24家。
三、生態環境聯合治理方面
兩市攜手并進、共同行動,全面落實關中地區大氣污染治理聯席會議制度,建立了霧霾等重污染天氣聯合預警機制,試點氣象實況監測小范圍播報。進一步強化渭河干流、南山支流綜合治理,目前,8個國省考核斷面全部穩定達標。
富閻產業園區生態環境也在不斷優化,完成荊山塬綠化治理1000畝,富閻生態林即將建成開放,溫泉河綜合治理、富閻門戶公園加快推進。
秦嶺北麓生態恢復治理,嚴格落實《條例》和《總體規劃》,957 個秦嶺“五亂”問題整改完成935個,真正還秦嶺以寧靜、和諧、美麗。
四、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方面
依托西安公共衛生服務資源優勢,渭南醫療機構與省人民醫院、西京醫院、交大一附院等多家醫院建立了醫聯體技術協作,實現了兩市公立醫院預約、掛號、就診異地就醫即時結算。
兩市建立了教育人才互動交流機制,與西安13所高校簽訂了教師培訓協議,兩市中小學教師對口交流已經實現了常態化。
另外,圍繞智慧城市建設,渭南市與西安工信委達成了合作意向,在各自信息化綜合服務平臺上預留端口,積極開展兩市資源的共享。
下一步關于西渭融合發展渭南將通過這些路徑采取以下具體措施
一、完善合作推進機制
每年確定2-3個跨區域重大合作項目,制定西渭融合年度重點工作任務清單,建立推進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地實施。建立干部互派機制,每年選派一定數量、一定級別干部在對方掛職交流,促進干部能力提升、得到鍛煉。
二、推進中心城區西渭融合
主動對接中歐班列(西安)集結中心,用好“渭西歐”班列平臺,積極實施渭南經開區鐵路專用線及物流基地項目,加快推進陜西自貿區渭南協同創新區建設。做好新一輪國土空間規劃,在渭南經開區至鹵陽湖區域,爭取更多建設用地指標,建設一批標準化工業廠房,借力承接西安外溢產業轉移。加快跨界公路項目建設,優化兩市路網聯通結構,將西安至渭南城市軌道項目納入西安統一規劃,建設312省道渭南經開區至高陵區公路,打通渭北工業走廊通道。進一步深化毗鄰區域融合發展,推進臨渭-藍田戰略合作,加快引清濟酒、在園區共建、文化旅游、水資源共享、生態建設、城鄉一體化等方面取得實質進展。
三、加快富閻一體化進程
推進富閻產業園相關規劃編制和審批,實施金粟大道、賀蘭大橋等交通項目,抓好溫泉河、荊山塬生態治理。設立富閻產業發展基金,推動軍民融合及航空產業發展壯大,特別是在西飛民機項目推進、比亞迪新能源卡車基地落戶、S21市域快線延伸、城市供水等方面加大推進力度。秉著“先行先試、應放盡放”原則,聯合西安市擬賦子園區立項、土地、環評等管理權限,加快基礎設施通聯,產業加速集聚,公共資源共享,增強招商引資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另外,經過前期與西安曲江新區及有關部門和縣區的充分協商與對接,西渭兩市將共同開發建設西渭東區,進一步促進渭南市華州區的發展。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