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實習記者 孫高菊)為加強人工影響天氣工作現代化建設,更好服務保障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4月15日,省政府辦公廳出臺《關于推進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要形成組織完善、服務精細、保障有力的人工影響天氣工作體系,人工增雨(雪)作業影響面積達到18萬平方公里以上,人工防雹作業保護面積達到5萬平方公里以上,全省人工影響天氣業務、服務能力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意見》確定了五項主要任務:一是加強云水資源監測。優化人工影響天氣重點作業區域氣象監測站網布局,補充云雷達、微波輻射計、無人機等探測設備,提升衛星綜合監測應用能力,構建監測精密、技術先進的“天基—空基—地基”云水資源立體探測系統。二是提升空地立體作業能力。建設西安高性能增雨飛機作業基地,提升榆林增雨飛機性能,完善全省飛機作業體系;實施秦嶺人工影響天氣科學試驗基地和水源涵養工程建設;建設陜北、關中、陜南地面作業保障中心,加快建設物聯網智能作業站點。三是完善科學作業指揮體系。建設省、市、縣三級人工影響天氣指揮平臺,建設智慧型人工影響天氣一體化業務系統。四是全力做好綜合服務保障。圍繞農業現代化發展,開展干旱、冰雹等氣象災害風險評估,調整優化增雨防雹作業站點布局,擴大增雨(雪)作業覆蓋面。圍繞水源涵養、水土保持、植被恢復等生態建設,常態化開展生態修復型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做好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等重大活動人工影響天氣服務保障工作。五是加強安全工作監督管理。健全部門聯合監管機制,建立安全事故指揮協調和應急救援機制,建設安全管理智能化平臺,建立軍地空域保障機制,完善配套制度和標準,加強監督檢查,確保依法依規開展人工影響天氣作業。
《意見》要求,各部門、各地政府要將人工影響天氣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安全保障體系、相關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人工影響天氣技術研發納入省級科技計劃,開展云水資源監測評估、云降水影響機理、作業關鍵技術與效果評估等科學技術攻關。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