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冬,紅二十五軍在河南盧氏縣城與敵激戰后,急速向陜南挺進,在洛南縣三要鎮九泉山打響了紅軍入陜第一仗......”4月10日,高耀鎮里龍村的農家院子里,來自鎮上的宣講隊為群眾宣講黨史。
“在家門口不僅可以聽革命故事,還能享受到免費修鞋、理發,我們真的很開心!”4月13日,城關街道窄口村村民張竹蘭感激的說。
“縣殘聯將輪椅送到了家門口,我的愿望終于實現了!”4月14日,得到一輛嶄新輪椅的洛源鎮腰莊村殘疾群眾羅寶柱開心極了。
連日來,洛南縣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創新開展“黨史宣講到村頭·實事辦到家門口”實踐活動,各級黨員干部及廣大志愿者通過走村入戶將黨史宣講到村頭,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把實事辦到群眾家門口。
“群眾的需求是我們最大的動力,群眾的滿意是我們最高的追求。”洛南縣委書記璩澤濤說。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洛南縣緊緊依托“黨史宣講到村頭·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載體,采取領導帶頭方式,動員各級黨員干部,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用,廣泛吸納領導干部、“四支隊伍”、老教師、老黨員、老干部等力量,組建黨史宣講服務小務隊,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農家小院,通過“群眾會”“院落會”“黨員會”等形式,用百姓喜歡聽、聽得懂的鄉土鄉音將黨史宣講清楚、引領群眾弄明白,引導廣大群眾知黨心、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提高思想自覺,共建美好家園,推動鄉村振興。
“腿活動一下,看能行走嗎?兩只手舉起來,動一動。”4月11日,靈口鎮程灣村殘疾人田生科的家里來了一批特殊的人群,他們身穿“紅馬甲”、肩扛辦公設備,上門現場辦理了殘疾證,幫他進行康復訓練,他們就是來自縣殘聯志愿服務隊。“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我們組織干部深入靈口、城關等鎮辦10多個村,先后為40多名殘疾人辦理了殘疾證,贈送了價值6000多元的輪椅和拐杖。”洛南縣殘聯負責人說。
“你最近生活咋樣?還存在哪些困難?”4月15日,四皓街道馬河村第一書記趙深結合近期開展的“四查四改四整治”脫貧攻堅成果鞏固,來到16組村民庚忠印家中查看生產生活及收入情況,主動幫他解決實際困難。“近期,我們總共走訪了376戶群眾,解決了8戶群眾住房、安全飲水等問題。”
“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歸根結底就是要幫助群眾辦好實事。”洛南縣政府縣長王宇鵬表示。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洛南縣以人民對美好生活期盼為目標,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解決群眾實際困難、推動工作落實有機結合,動員各級黨員干部深入基層、走進一線調研走訪、收集鄉村振興、項目建設、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等各個領域的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建立“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臺賬,制定具體措施,確定辦結時限,從方便群眾、服務群眾角度出發,通過走村入戶、上門服務,廣泛開展技術培訓、助學支教、健康醫療、文化惠民等為民服務,主動幫助企業、群眾解決用地、資金及就業、教育、醫療等現實問題,切切實實幫群眾把實事辦到家門口。
“黨課宣講到村頭,實事辦到家門口,縣上今年采取這種方式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真的很好,群眾少跑路、少花錢不說,關鍵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讓人們再一次受到心靈洗禮,永遠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巡檢鎮老黨員李大有深有感觸的說。
據了解,洛南縣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全縣共組建各級各類黨史宣講小分隊300余支,開展黨史宣講300余場次,“流動黨校”開展送學下鄉26場次,參與群眾5萬余人,為群眾辦實事600余件。(記者 王斌 通訊員邱宏波)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