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新聞發言人張金東就相關情況向媒體進行了通報。
我省已設立十四運會環境質量保障專班
“全省空氣質量持續改善,但與老百姓的期望和國家的控制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當前我省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交通運輸結構偏公路,大氣污染需要長期性、持久性的治理。”張金東坦言。
今年,我省將以能源革命和散煤治理為核心,優化能源結構,推動西安等大中城市實施中長距離供熱,充分釋放和提高供熱能力。持續推進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污染深度治理,淘汰落后產能。以石化、化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行業以及油品儲運銷為重點,針對有機液體儲罐、裝卸、敞開液面、泄漏檢測與修復等10個關鍵環節開展排查整治。
“陜西運輸以公路為主,帶來很大的排放量。”張金東說,為此,今年將支持涉大宗貨物運輸的大型工礦企業以及大型物流園區新(改、擴)建鐵路專用線,減少汽車運輸。
在此基礎上,強化顆粒物、揮發性有機物的監測能力;以PM2.5和修養污染協同防治為重點,對重點縣區實行“一縣(區)一策”;充分運用在線監控、移動執法、衛星遙感、無人機等先進的管控手段,提高管控的精準性、科學性和時效性。
“針對十四運會生態環境質量管控,省生態環境廳已設立環境質量保障專班,我們要保障比賽期間空氣質量良好,比賽場館內空氣質量達標,同時確保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張金東說。
重污染天氣應對實施“績效分級 差異管控”
“十四五”期間國家要求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為此,陜西將做哪些工作?發布會上,省大氣環境辦公室主任冀武進行了介紹。
“從去年情況看,全省重污染發生頻率、峰值濃度、持續時間均明顯下降。‘十四五’期間,我省將以重污染天氣應對實施‘績效分級、差異管控’為重要手段,推動實現污染減排和高質量發展雙贏。”冀武表示。
首先,對涉及保障民生、保障城市正常運轉或涉及國家戰略性產業等的保障類工業企業和重大工程項目應嚴格審批流程,并納入相應應急減排清單。在此基礎上,深化推進績效分級。在嚴格把關的前提下,鼓勵企業通過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等措施提升績效級別。
充分利用大數據、智能化分析等手段,篩選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的企業,進行重點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重污染應急減排措施不落實、自動監測數據造假、生產記錄造假等行為,對有關責任人嚴肅追責,對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追究刑事責任。”
夏季臭氧“來勢洶洶”如何應對?
明明天氣晴朗,空氣質量卻呈現污染,這就是夏季經常遇到的臭氧污染。2018年,我省臭氧作為首要污染物的占比首次超過PM2.5,近3年來,占比均超35%,臭氧污染已成為影響我省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改善、優良天數損失的關鍵因素。為此,冀武在發布會上開出“藥方”——當務之急是治理揮發性有機物。
除了科學制訂全省“十四五”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藍天保衛戰年度工作方案之外,各地各部門還要全面排查區域內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儲油庫和排放油煙的飲食企業,從源頭削減、過程控制、末端治理等環節查漏補缺。大力推動公交、出租、環衛、郵政快遞、物流配送等車輛替換新能源汽車工作;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滿足新能源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聚焦臭氧污染防治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對排放穩定達標、運行管理規范、環境績效水平高的企業,納入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對不能穩定達標排放、無組織排放、旁路排污的企業,嚴肅查處;對違法情節嚴重、屢查屢犯的,形成典型案例公開曝光。要保障企業依法經營、合法經營,防止“一刀切”等做法。
本報記者 石喻涵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