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挖掘非遺文化內涵,探尋傳統技藝魅力,提高群眾對非遺的認識,擴大非遺文化影響力,在第16個“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到來之際,中共榆林市榆陽區委、榆陽區人民政府主辦,榆陽區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榆陽區文化旅游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榆陽區第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于6月11日在夫子廟步行街文化廣場隆重開幕。
榆林市委一級巡視員、榆陽區委書記苗豐宣布開幕
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忠宏主持開幕式。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高生耀,區政協主席雷亞雄,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王乃彪,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林茂綠,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劉欣,區政協副主席、區發改和科技局局長王建軍,區政協副主席、區教體局局長尹增崗等區級領導及文旅、教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出席開幕式。
榆陽區委副書記、區長李忠宏
市委一級巡視員、區委書記苗豐宣布開幕。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萬波致辭,并宣讀了《長城保護倡議書》。區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局長杜飛介紹了本屆活動情況。
榆陽區委常委、宣傳部長萬波致辭
萬波在致辭中講到,近年來,榆陽區始終把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建立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數據庫,編撰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匯編,不斷營造非遺保護工作濃厚氛圍。目前全區共有11類256項非物質文化資源,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載體,是榆陽文化多樣性和創造力的生動體現,是這方土地永不過時的名片。
榆陽區文化和旅游文物廣電局局長杜飛介紹本屆活動情況
隨后,萬波宣讀了《長城保護倡議書》。她講到,蜿蜒的長城穿越了榆林市北部的6個縣市區,其中,僅在榆陽區就有長達256公里的戰國秦長城和明長城遺址,并有263座單體建筑、24座關堡點綴其間。近年來,由于風雨侵蝕和人為破壞等各方面因素的干擾,長城保護工作面臨的挑戰愈發嚴重,進一步加強長城遺址的保護修繕,防止遺址的坍塌、損毀、已經刻不容緩!她號召,全區人民、長城沿線各界人士、廣大居民要做長城遺址的守護人,做保護長城的監督者,做長城文化的宣傳員,把長城遺產保護好,把長城文化弘揚好,把長城精神傳承好!
杜飛介紹,本次活動邀請到全國55個非遺項目,200多位非遺傳承人,利用三天時間,通過靜態展覽、活態技藝展演、行走中的非遺、長城文化遺址保護展、非遺之旅、文化創意產品展銷、非遺美食等,為大家提供全方位的展覽展演,同時還安排有非遺小課堂、老街四合院非遺美食傳習、非遺展示常態展演等互動項目。廣大市民既可欣賞到如榆林小曲、腰鼓、陜北說書、清澗道情、剪紙、靖邊跑驢、府谷二人臺等榆林當地著名非遺節目表演,還可以觀看到變臉、舞獅、皮影、雜技等從外地邀約而來的非遺表演。連續三天,每天安排一場主題晚會,有非遺項目綜合主題晚會、雜技主題晚會和陜北民歌主題晚會。此外,非遺愛好者可以通過互動區參與體驗非遺文化,更進一步了解傳統文化。
開幕式結束后,全體領導及廣大市民群眾現場觀看了非遺技藝節目表演。熱鬧非凡的舞獅、舞龍表演,氣勢恢宏、動作鏗鏘有力的橫山老腰鼓表演,以及變幻莫測、令人連連叫好的變臉表演,聲音悠長、引人入勝的陜北民歌、榆林小曲等陜北民間音樂表演,甚至還有帶給人歡聲笑語、技藝贊絕的跑驢、高蹺等精彩節目,贏得了現場觀眾的陣陣喝彩。
據了解,在接下來的三天時間里,舉辦方將于每日下午在夫子廟步行街文化廣場組織非遺靜態展覽、非遺活態技藝展演等八項常態展覽展演項目,安排非遺小課堂、研學等四類非遺互動項目。廣大市民群眾可以欣賞到火龍駒、打鐵花以及靖邊跑驢、皮影戲、書法等非遺項目展演,并且可通過雜技演出專場、民歌專場、非遺晚會、榆陽劇場民間演出非遺專場盡情享受傳統文化及非遺項目帶來的藝術盛宴。(記者 許鵬)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