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通訊員 王鑫鑫)2019年5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明確數字鄉村建設的目標和總體要求。2021年,中央1號文件再次強調要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為數字鄉村建設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在此之前,大數據建設、電子商務、直播帶貨等早已在漢濱的產業振興、城鄉融合等方面發力,融入鄉村生活的每個場景,也改變了老百姓日常的點點滴滴。自2017年起,漢濱區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通過聚力精準施策,精心謀劃推動,著力探索數字鄉村建設新模式,構筑美好數字生活新圖景。
電子商務為數字鄉村建設打下堅實基礎。目前,漢濱區2018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績效驗收已成功通過,2020年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項目建設正在穩健推進,而通過搶抓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實施的大好機遇,漢濱區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完善功能支撐,積極培育發展電子商務新業態,有效增加了群眾收入,加快了鄉村振興的進程。電商的發展將有效解決農產品賣難問題,流通和銷售的現代化將倒逼農業的現代化、規模化、標準化。
創新扶貧模式。在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時期,漢濱區因地制宜、創新培育了三種扶貧模式。一是“服務站點+貧因戶”幫帶式。按照“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個人融合”的總體思路,積極引導電商企業大力開展鎮村電商運營服務站點建設,目前已建成區級電商服務中心2個、鎮級服務站24個,村級電商服務點51個(其中貧困村43個)。同時將便利店、物型經驗材料建遞、農產品購銷等業務在服務站點進行有機疊加,讓服務站發揮更大作用,并確保了鎮村電商服務站點人均月收入達到10元以上。依托已建成的鎮村電商運服務帖點,將電商服務的觸角下探到鎮村、延伸到農戶,重點為戶提供工業品代購、農產品代銷、郵件代收代發、費用代繳、話費充值等服務。同時落實每個服務站點合伙人協議幫扶10-20戶貧戶,通過對接淘寶、京東、拼多多等多個網絡銷售平臺,組織開展義賣活動數次,有效帶動貧戶將自產的臘肉、土豆、香菇、木耳等農副產品銷售出去。二是“電商企業+貧困戶”搭載式。利用“三變”改革機制,積極引導85戶電離企業深入貧圖村開展產銷對接活動,組織巴山硒谷、淘天下等43家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簽訂購銷協議,通過訂單生產、產品回購等方式,帶動3000余戶貧困戶發展魔芋、核桃、蔬菜種植,僅魔芋實現網絡零售額1000余萬元,有效帶動貧困戶人均增收850元左右。同時充分發揮“撥改投”資金指揮棒作用,引導電商企業與貧困戶簽訂精準扶貧幫扶協議和入股收益協議,鼓勵企業將分散貧困戶的“小而精、小而特、小而美”的農特產品充分挖掘開發出來,進行統一策劃、統一包裝,集中銷售出去,通過銷售產品、企業用工、參股分紅等形式,形成了“電離企業+貧困戶”搭載式的電商扶貧模式。三是“技能提升+貧困戶”造血式。針對轄區建檔立卡貧困戶和殘疾人員,大力分層分批開展電商戰略、創業、技能、電商扶貧等培訓,教會他們開辦個人網店、進行店鋪裝修、上傳產品圖片、進行文案編輯和推廣宣傳。區電商服務中心通過拍攝產品詳情圖,建立農副產品數據包,將數據信息資源免費提供給貧困戶,促使貧困戶經營網店更加方便,幫助多個貧困戶通過開辦網店,實現增收。2020年上半年,精準培訓組織開展了4期,培訓學員共588人次(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74人次,殘疾學員24人次)。通過創新電商培訓模式,跟進參訓人員的后續服務,完善培訓考核,逐步建立漢濱區電子商務人才庫建設,培育出一批如孫楊、許啟文、周恩麗等電商創業就業典型。
大數據賦能鄉村蝶變。漢濱區結合國家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創建工作,把大數據+電子商務和精準扶貧有機結合,自主研發出漢濱區電商扶貧大數據。該系統以幫助貧困戶脫貧為問題導向,以推進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為主要目的,以互聯網線上銷售為主要手段,通過精準服務、完善農村電商服務站點建設,整合區、鎮、村三級電商服務站點線上線下資源,實時抓取并匯總各類電商平臺數據資源,提供包括產業布局、農產品供需及市場行情、產品溯源、物流快遞信息、站點運營情況、電商人才培訓、新聞資訊等相關的專業化數據,推動大數據技術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實踐和應用,從而全面掌握電商企業經營狀況、行業動態、區域發展和消費者動向,同時對指導產業結構調整,科學布局有積極作用,更為扶貧決策提供精準、有效、可靠的數據支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分類施策,助力精準扶貧。大數據服務鄉村,服務農民,推動全區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為鄉村振興激發新動能,用大數據賦能美麗鄉村蝶變。
著力打造“硒哥硒妹”本土“網紅”品牌。為打造專業網絡主播,提升漢濱區農副產品市場知名度,漢濱區舉辦電商網絡主播“硒哥硒妹”培訓班,為漢濱區培養和打造一批敢于接受新鮮事物,掌握先進營銷手段的網絡直播銷售領軍人才和漢濱農特產品品牌代言人,提升漢濱區富硒農副產品品牌知名度,促進農副產品銷售。這是漢濱電商又一新創舉,抓好電商新興業態,推銷農副產品、推動鄉村振興的具體行動。通過培訓,打造了一批本土“網紅”,其中網紅張萬路(秦巴奶奶 秦巴憶味)、楊瀅(大瀅媽媽愛做飯)的抖音號粉絲超過百萬。截止目前,共開展“硒哥硒妹”網絡主播培訓13期1707人次。今年來,“硒哥硒妹”團隊走進17個鎮辦開展助農活動,外出推介20余場,宣傳視頻曝光量突破6000萬,讓藏在“深閨”中的農特產變成“香餑餑”,“e路”暢銷,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活力。漢濱區硒哥硒妹站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舞臺上,宣傳漢濱好產品,傳播漢濱好聲音,在漢濱高質量發展中譜寫自己的擔當,為鄉村振興蹚出一條新路。
發展數字經濟,打造數字產業集群。漢濱區委、區政府提出了“以電商為基礎、以互聯網為平臺,以大數據為支撐,改造升級傳統的一二三產業,實現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數字化治理和數據價值化”的數字經濟發展思路,并在城東新區規劃建設數字經濟產業園(秦巴數字港)。項目總占地240畝,建筑面積約50萬平方米,計劃總投資30億元,分三期進行開發,一期打造數字經濟引領示范區;二期打造樓宇經濟;三期打造科研院所和總部經濟。目前,一期項目1號樓主體建筑正在施工當中,預計9月底封頂,園區配套設施及2、3號樓建設正穩步推進。建成后將承載我區的大數據、人工智能、數字經濟企業孵化、電子商務貿易、人才培訓、人才公寓、智慧倉儲物流、智慧冷鏈等多個數字經濟示范基地,整合政府、協會、第三方服務商等多方資源,形成集辦公、人才孵化、特色產品展銷等于一體的綜合性場所,以當地企業、返鄉青年、電商企業、數字經濟、涉農經營主體為公共服務對象,提供設計包裝、人才培訓、營銷策劃、企業孵化、服務外包、宣傳推廣、咨詢服務、金融服務、生活服務等一站式的企業服務,為入園企業提供“集群注冊、無界辦公”的新型模式,促進漢濱區電子商務、數字經濟企業聚集發展,加快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項目的組織實施,推進漢濱區數字經濟發展。
實現鄉村振興是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鄉村振興將成為激發經濟增長最大的新動能,數字經濟也將為農業農村發展帶來新機遇。數字鄉村建設蓄勢待發,智慧漢濱未來可期。漢濱區將結合鄉村實際情況,不斷探索,總結經驗,形成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數字鄉村樣板模式,為數字鄉村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