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舊小區改造和背街小巷改造是涉及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是提升市民幸福指數的民心工程。11日,記者對西安市部分老舊小區和背街小巷進行了走訪。
小工程解決大問題
提起陜西行政學院南院小區原來的環境,居民王鋒直搖頭。“這個小區是二三十年的老小區,以前院里車輛亂停亂放,消防通道經常被堵個嚴嚴實實?,F在小區進行了整體改造,施劃了綠色車位,能多停好幾十輛車,車位多了,大家都規規矩矩地停放,消防通道也暢通了。”
“大的改造工程我就不多說了,大家都看得見。我就說說細稍末節。”剛進小區的李萍指著樓房外立面上的一根長管子說,別小看那根不起眼的管子,可是解決了大問題。每到夏天,家家戶戶都開著空調,冷凝水滴滴答答地往下流,噪聲大不說,還經常滴到人身上?,F在每棟樓都安裝了冷凝水管,收集后統一排放,消除了噪聲,安全又美觀。
用水安全又省心
陸軍邊海防學院西安崇業路生活小區是個30多年的老小區,現在從外觀上卻很難看出來。灰黃色相間的樓房,干凈整潔的路面,院子里還有新建的羽毛球場地和休息亭,美觀又舒適。
“我們小區最大的改造是管網的改造。”居民潘亞萍說,以前由于小區管網老化,時不時會爆水管。等修好后,水管會流出黃色的泥水,有時候要持續24小時。現在把老化的鑄鐵管全換了,再沒爆過水管,大家用水安全又省心。
“還有那些。”順著潘亞萍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了一排漂亮的路燈。“以前院子里只有8個路燈?,F在路燈增加了一倍,吃完飯出來打上一會兒羽毛球,真是太爽了!”
安全舒適又美觀
“改造前,小區的環境真是破敗不堪,院里的路坑坑洼洼,墻面破破爛爛。一下雨頂樓住戶屋頂就漏水,小區里更是逢雨就大面積積水。”楊欣洲在西安通信學院小區住了20年,小區改造后一點一滴的變化他都看在眼里。“地下管網全部換新,路面也全部改造,下雨再沒積過水。樓頂和樓體全部做了防水隔熱層,不光不漏水了,還冬暖夏涼。不像以前,夏天空調一關,涼氣幾分鐘就散光了。冬天家里溫度也老是上不來。”
最讓楊欣洲感到安心的是,每棟樓的二樓都安裝了防扒網,小區還新裝了幾十個監控攝像頭,全方位守護著小區的安全。“咱要感謝市委、市政府為老百姓做的這件大好事,讓我們的小區煥然一新,安全、舒適又美觀!”
背街小巷變身網紅打卡地
“這條路以前環境衛生不好,每次從這里走都亂糟糟、鬧哄哄。”市民李曉鴻說起家附近的昌明路就鬧心。“現在好了,這條路經過徹底改造,成了別致養眼的‘雙擁示范街’。每天吃了飯,出門遛遛彎,美滋滋。”
記者看到,“雙擁示范街”東起翠華路,西至長安路,雖然道路不寬,但很整潔。道路兩旁的圍墻上采用展板、雕塑、浮雕、剪紙和中國印等形式,融入國防教育和“雙擁”文化元素,展示了“雙擁”的歷史沿革、政策法規、先進典型等內容。如今,這里已成為西安又一處以紅色文化、雙擁共建為主題的網紅打卡地。無論是游客還是市民,行走在這條街上,都能感受到一個別樣的西安。(記者馬昭 實習生張紫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