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養雞掙不來錢,養雞味道沖,村里鄉黨意見大。”9月9日,茍軍剛搓著一雙滿是老繭的手,為難地說。
蛋雞養殖是永壽縣監軍街道干堡村主導產業之一,全村有養殖戶18戶,蛋雞存欄20萬只。在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針對群眾反映的雞糞污染問題,街道、村兩級及時投入資金200余萬元,實施有機肥無害化加工項目,解決了困擾群眾已久的雞糞污染問題。
“咱把問題反映上去后,干部很快就給咱解決了。這不,村上又有3戶群眾開始養雞了。”茍軍剛開心地說。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咸陽市以“增量提質、高點開局”為統攬,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為抓手,聚焦“急難愁盼”問題,精準施策,有的放矢,開展停減產企業“四個一”紓困幫扶行動,即集中100天時間、抽調100名干部、籌措1億元撬動資金、幫助100戶企業脫困,用心用情用力解決群眾的困難事、煩心事,不斷提升群眾獲得感、幸福感,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助推咸陽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一封“公開信”征集1523件實事
“過去在外邊買菜最怕遇見‘黑心秤’,買一斤肉能少二三兩,你說氣不氣人。”咸陽市秦都區的群眾李彩霞說,“現在我常來正大國際便民市場買東西,心里踏實。”
今年,咸陽市秦都區率先在正大國際便民市場推行集貿市場電子秤“四統一”管理工作,投資3萬元向市場經營戶統一配發免費電子秤120臺,杜絕計量不準、計量作弊的行為。
“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咸陽市傾聽群眾心聲,廣泛征求意見,公布“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網上征求意見《公開信》,征集咸陽市在教育、醫療、住房、養老、托幼、就業、交通等15個方面存在的問題,梳理歸類后及時將問題反饋到相關責任單位和部門,進行認領和落實。
咸陽通過收集匯總,建立了“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清單制,定期在政府網站公示項目進展情況。目前,共征集發布辦實事項目1523個,其中,市本級463個、縣市區1060個。截至8月31日,市本級完成民生項目204個,縣市區完成民生項目561個。
把“實事清單”變成考核的“履職清單”
9月2日一大早,張瑜琪去上學,過去坐公交車要一個多小時,現在騎車5分鐘就到了。
張瑜琪是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研二的學生,家住咸陽高新區。今年投資3000萬元修建的高新大橋雙向便橋通行后,像張瑜琪一樣家住渭河兩岸的群眾再也不用乘坐公交車繞行秦都橋了。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咸陽市各級黨組織積極創新實踐活動載體,突出重點領域,推進民生項目,辦好民生實事。咸陽市將群眾熱切期盼的項目“實事清單”作為考核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履職清單”,對摸排的民生實事,實行清單式交辦、銷號式管理、倒逼式落實。
今年,咸陽市計劃投資116億元,辦好30件便民惠民實事;出臺促進居民增收措施15條,上半年就地轉移就業農民工24.8萬人,年平均工資達6.9萬元;完成130所學校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改造項目,開展中小學課后服務惠及中小學生29.4萬人;投入550萬元,實施假肢類、助聽類等服務項目,幫助6500名殘疾人提升生活品質;建設保障房24萬余套,改造老舊小區78個,1.44萬戶居民直接受益。
截至9月2日,咸陽市已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765件,完成項目占比49%,完成投資129.22億元。
“心心秦家”就是咱群眾的家
家住咸陽市秦都區林湖苑小區的黨花利,對最近家里爬來爬去的廚蟻很頭疼。9月9日下午,她到小區門口的“心心秦家”玻璃房里,向社區書記田苗反映。
為了方便群眾反映問題,前不久,秦都區西蘭路街道聆水居社區黨支部書記田苗把自己的辦公室搬到林湖苑小區門口的“心心秦家”玻璃房里,并做了一塊“書記面對面”的紅色桌牌擺在桌上。聽了黨大姐反映的問題,田苗安慰她說:“沒問題,我們已經聯系了區林業局森防站,正在西安購買滅蟻藥,很快就能上門進行滅殺。”
據了解,今年以來,秦都區推進“1+9”社區治理,全面提升141家“心心秦家”服務功能,為群眾解決小區停車、住房、就業等方面的問題800余件。
“有困難、找黨員,有困難、找政府。”在黨史學習教育中,咸陽市把保障基本民生、關注特殊困難群體、回應群眾期盼作為主要發力點。衛健系統啟動“學黨史辦實事百名中醫下基層行動”,為群眾義診5000余人次;生態環境系統辦好“提氣、降碳、治水、固土”等一大批改善民生解民憂的實事;公安系統開展“警民一家親·群眾在我心”活動,推出防范打擊、報警求助、戶政管理等30條便民利民措施。
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就是黨員干部的操心事。群眾想什么、盼什么,黨員干部就抓什么、干什么。咸陽市各級黨員干部面對面問需于民,實打實辦事為民,心貼心親民愛民,努力把一張張“問題清單”落地轉化為“履職清單”。(記者 鄭斐 通訊員 李樺)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