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記者 韓永國)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永壽縣緊緊圍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的總要求,開展“線上+線下”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扎實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活起來”“有溫度”,確保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抓好理論學習,強基鑄魂增動力。一是線上教學注重“實”。通過學習強國APP、中國永壽、永壽黨建網等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個人自學,研討交流。全縣469個黨組織8000多名黨員通過撰寫心得體會、交流研討、機關夜校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開展黨史集中學習,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積極組織全縣干部群眾通過電視、網絡等收聽收看慶祝建黨100周年大會現場直播,不斷汲取前行的奮進力量;編印了《永壽紅色記憶》讀本和中國共產黨大事記簡表,打造了縣烈士陵園、岳御史戰斗紀念館、趙彥龍事跡展覽館等紅色教育基地,開發研學游個性化套餐,構筑起黨史學習教育與紅色旅游一體化的全域網絡,讓紅色故事還原、再現,傳承本地紅色基因。二是線下教學注重“活”。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專題培訓班、邀請省市委宣講團成員進行宣講和巡回宣講、開展領導干部講專題黨課、普通黨員上講臺分享黨史故事等全方位、多層面的學習教育,讓每一位講解者轉化為學習者、再轉化為講解者,從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三是直觀教學注重“新”。抓好“一老一少和特殊困難黨員”黨史學習教育,開展老黨員、老革命、老干部“曬幸福”活動,講親身經歷、講所見所聞、講所感所想、曬今天的幸福生活,用“活教材”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悟初心,擔使命,找差距,助推黨史學習教育“接地氣”。把黨史知識融入課堂,開展“童心向黨 青苗講故事”、“唱支紅歌給黨聽”紅色書籍閱讀打卡等活動,讓紅色印記烙在孩子心中。組織志愿者上門為行動不便的困難黨員送學上門、為流動黨員發放“一封家書”,講家鄉的變化,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全覆蓋”。
抓好方式創新,學用結合顯實效。一是以考促學。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舉辦黨史知識征文大賽、開展線上線下黨史知識答題,組織各級各部門進行黨史應知應會知識測試,通過專題黨課+知識測試,進一步增強對黨史學習教育的思想認識,同時,組織黨員干部赴馬欄革命舊址、岳御史戰斗紀念館、趙彥龍紀念館、黨性體檢中心等紅色教育基地現場教學,達到了以課帶學、以考促學的目的。二是以賽促學。組織演講比賽、攝影大賽、革命詩歌朗誦賽、退休干部文化養老藝術節和中小學喜迎建黨100周年科技文化藝術節、紅色歌曲天天唱、紅色故事天天講等系列活動,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激發干部群眾愛黨愛國熱情。三是以宣促學。發揮宣傳欄、文化墻、黨史小喇叭、黨史簡報、中國永壽公眾號等宣傳載體作用,講好黨史故事、提煉典型做法、弘揚先進事跡。使宣傳引導融入日常、抓在經常、落在實處,截至目前,全縣編發黨史簡報138期,全縣各級各部門在各類媒體編發黨史信息動態600多條,面向農村(社區)送演出40場,放映紅色電影800多場次。四是以情促學。組織開展走訪慰問生活困難退役軍人黨員、退役軍人老黨員、烈士遺屬、模范軍人活動,走訪慰問各類對象29名發放慰問1.65萬元,為他們送去黨組織的關懷和溫暖,持續做好為烈士尋親、烈士異地祭掃相關服務保障工作,讓每一位烈士都能與親人“團聚”,營造全社會關愛烈屬的良好氛圍,為他們解難題、辦實事、送溫暖。
抓好重點工作,為民解憂促發展。一是與推動高質量發展相結合。扎實開展重點項目“月集中開工、季觀摩”“向人民匯報”活動,通過領導現場辦公、建立問題清單、銷號清單,集中解決項目建設中的困難和問題,縣級領導深入包抓項目現場辦公180多次,協調解決企業困難和問題90余件,96個項目開工復工96個,復工開工率100%。二是與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相結合。深入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千百十”實踐活動,選派千名干部深入全縣150多個行政村(社區),百余家企業,中小學及幼兒園,從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最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入手,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共收集各類群眾反饋問題2436件,相關職能部門惠民項目185件,截至目前,全縣完成156個惠民項目,辦實事2347件,實現學習教育成果有效轉化。三是與優化政務服務水平相結合。將以“永快辦、壽好評”為核心的黨建服務品牌和優化政務水平相結合,將政務服務陣地前移,把黨小組建在窗口上,讓黨員干部服務在窗口,為企業和群眾辦事提供錯時、延時服務和節假日受理、辦理通道,實現政務服務“7×24”不打烊;對重點區域、重點項目針對性提供個性化定制化服務,推出“我要開飯館”“我要開旅店”等5個主題式套餐,實現了審批服務由“政府端菜”向“群眾點餐”、由“被動服務”向“主動服務”的轉變。四是與鞏固脫貧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結合。健全完善防返貧監測預警和動態幫扶、駐村幫扶等機制,加快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截至目前,對符合救助條件的102戶279名貧困人口納入農村低保、對符合條件的7戶7人納入特困救助供養范圍、對符合條件的64戶241人提供了臨時救助,實現“應保盡保、應救盡救”。五是與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相結合。扎實開展專項整治活動,切實解決好群眾反映強烈、影響政法隊伍建設的熱點難點問題。縣公安局渡馬派出所為行動不便的群眾提供上門服務,成功為一名行動不便的老人辦理了身份證業務。縣檢察院發放公益訴訟檢察建議書14份,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助推鄉村振興。縣法院開展“增量提質促雙進、司法為民解民憂”活動,辦理一起跨域立案案件。縣司法局推行“最多跑一次”“一次性告知”和“半小時法律服務圈”工作機制,助推營商環境不斷改善。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