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10時,陜西省政府舉行“奮力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七場,陜西省教育廳副廳長趙昶葆在介紹“落實‘雙減’工作時說,截至10月29日,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課后服務覆蓋率達到100%。92.19%的學生自愿參加了課后服務,其中97.97%的學生每周5天全程參加。全省100%的學校出臺了作業管理辦法,99.88%的學校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
減輕學生作業負擔 做到“三個提高 四個嚴格”
趙昶葆說,在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方面,主要是做到“三個提高、四個嚴格”。
“三個提高”:一是提高作業管理水平。加強學科組、年級組作業統籌,分類明確作業總量,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初中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90分鐘。堅決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另一方面要提高作業質量。完善作業管理辦法,開展作業設計研究,合理調控作業結構,鼓勵教師根據學生實際情況自主編制作業,布置分層、彈性和個性化作業,確保難度不超國家課標。定期開展作業管理和設計優秀案例展評活動,發揮優秀案例的示范引領作用。
二是提高課后服務質量。在范圍上做到全覆蓋,義務教育學校按照“一校一案”,制訂完善課后服務具體實施方案,實現校校開展全覆蓋。在時間上做到“5+2”,學校每周5天都要開展課后服務,每天至少開展2小時,課后服務結束時間原則上不早于當地下班時間。在內容上做到豐富多彩,各個學校結合辦學特色、學生學習和成長需求,一方面指導學生認真完成作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補習輔導和答疑,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另一方面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最大程度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在方式上做到自愿加引導,在學生自愿參與的前提下,充分調動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增強課后服務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引導絕大部分學生積極參與課后服務。
三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圍繞義務教育優質均衡,優化布局結構,加強資源配置,持續推行大學區、集團化辦學等政策,發揮優質資源的輻射、示范和帶動作用,構建優質均衡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圍繞“五育”并舉,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構建全面育人體系。圍繞家校社合作機制,加強家庭教育指導,營造良好社會氛圍,構建家校社協同育人體系。圍繞義務教育質量評價,深化招生改革,加強考試管理,積極完善基于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高中階段學校招生錄取模式,構建教育評價體系。圍繞打造“三個課堂”,開展“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引導教師突破學科思維,改善傳統教育教學模式,實現課堂物態形式和課堂教學形態的變革,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個嚴格”:一是嚴格執行均衡編班的法律規定,不得以任何名義設置重點班,切實做到均衡配置師資。二是嚴格執行教學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時、改變難度、調整進度,不得利用課后服務時間講授新課。三是嚴格執行作業管理規定,嚴禁給家長布置或變相布置作業,不得要求學生自批自改作業。四是嚴格執行考試管理規定,不得違規組織考試,不得按考試結果給學生調整分班、排座位、“貼標簽”。
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做到“三限四嚴”
趙昶葆說,在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方面,主要是做到“三限四嚴”。
“三限”:一是限制機構數量。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和面向學齡前兒童的校外培訓機構。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已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全面排查,并按標準重新辦理審批手續。大大壓減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數量。
二是限制培訓時間。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規范校外機構培訓時間,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開展學科類培訓,不得在學校正常教學時間組織學生培訓。
三是限制收費價格。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完善校外培訓機構第三方預收費存管制度和風險評估機制,加強培訓機構收費專項檢查。要求培訓機構要向社會公示收費項目和收退費標準,接受監督。
“四嚴”:一是嚴管培訓內容。健全完善培訓內容備案與監督制度,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類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依法依規堅決查處超范圍培訓、內容低俗違法、盜版侵權等突出問題。
二是嚴控廣告宣傳投放。加強校外培訓廣告管理,確保主流媒體、新媒體、公共場所、居民區各類廣告牌和網絡平臺等不刊登、不播發校外培訓廣告。不得在中小學校、幼兒園內開展商業廣告活動,發布或變相發布廣告。
三是嚴把從業人員資格。從事學科類培訓的人員必須具備相應教師資格,培訓機構不得高薪挖搶學校教師,學校在職教師不得在培訓機構代課。聘請外籍人員要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四是嚴防資本化運作。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嚴禁資本化運作。上市公司不得通過股票市場融資投資學科類培訓機構,不得通過發行股份或支付現金等方式購買學科類培訓機構資產。外資不得通過兼并收購、受托經營、加盟連鎖、利用可變利益實體等方式控股或參股學科類培訓機構。
趙昶葆說,下一步,省教育廳將進一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要求,完善相關政策制度,強化各級黨委政府主體責任,依法規范校外培訓,對存在不符合資質、管理混亂、借機斂財、虛假宣傳、與學校勾連牟利等問題的機構,嚴肅查處。聚焦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積極推進我省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本文來源:華商網」
華商報記者 趙瑞利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