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界新聞網訊(郭朝霞 記者 韓永國)“以前最讓我們頭疼的就是物業的服務了,經常有業主在物業辦公區吵架,因為交了錢,卻得不到相應的服務,也不知道上哪兒說理,現在好了,社區有了物業評議工作室,大家每個季度給物業打一次分,分數會以‘紅黑榜’的形式張貼在社區墻上,連續四次上黑榜物業,業主就可以要求其退出小區。”提起剛成立不久的物業評議工作室,咸陽市秦都區渭濱街道的居民們高興地說。
基層是社會治理的基礎和重心。針對基層社會治理缺乏有效抓手、社會治理主責不清和協調參與度不夠等突出問題,咸陽市委政法委經過多次調研論證,于今年8月份,探索推出了新時代“楓橋經驗”咸陽“七室一院”社會治理新模式。在秦都區、興平市和武功縣11個基層綜治中心率先建設了“七室一院”。 “七室一院”即在鎮(街道)、村(社區)綜治中心設立治安工作室、法官工作室、言和工作室、格格工作室、城鎮社區物業評議工作室(農村地區紅白理事工作室)、道德評議工作室、心理咨詢工作室和“云醫院”。 秦都區渭濱街道的物業評議工作室,就是咸陽“七室一院” 社會治理新模式的一個縮影。
“七室一院”“量身訂制”了市域社會治理的咸陽方案,構筑了事前德治教化、事中多方聯動、事后法治兜底的基層社會治理新機制,在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上取得了新突破。
這個神奇的“云醫院”到底是怎么回事兒?據了解,“云醫院”是由咸陽市中心醫院配合基層綜治中心建設,開通的網上診療服務,通過網絡系統由專業醫護人員為群眾提供免費診療和健康咨詢服務,讓群眾小病不出村、不出社區就能享受三級甲等醫院醫療服務。渭濱街道開展“星火管家”活動,將“云醫院”線上服務與線下服務相結合,為6000多名務工人員解決基本就醫問題,受到群眾好評。
“雖然我退伍了,但在為人民服務這件事上,我始終是現役!”在武功鎮綜治中心,老朱笑著說道。
今年54歲的朱偉,是一名退伍軍人。2001年轉業后,他進入武功鎮綜治中心,20年來一直從事人民調解工作,被群眾譽為“老百姓身邊能調善解的‘知心人’”,參與調解矛盾糾紛400余起。“村鎮的鄰里之間,矛盾大多都是家長里短的小事,可是這些小事不能小看,如果小事沒有解決好,就有可能釀成大禍。調解工作責任重大。”老朱向記者講述他的調解心得。
在咸陽市,像老朱這樣愿意做“老百姓知心人”的人民調解員還有很多,他們都集中在“言和工作室”里為社區平安建設工作發揮余熱。社區和村委會積極聘用“鄉賢能人”和群眾基礎好、威望高的老黨員、老支書、老干部、老教師、老軍人等人員定期到言和工作室坐班,協助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工作。言和工作室的設立,真正實現了讓群眾的問題有處說、情緒有處發、苦水有處訴、困難有人幫。
“七室一院”工作開展以來,在冊工作人員和志愿者達1900余人,推出典型做法和創新項目49個;嚴格紅白事操辦標準,為群眾節約資金37萬余元;評選物業標兵13個、平安家庭278戶,選樹先進典型79人,7000余名群眾通過“云醫院”就醫問診。治安案件、矛盾糾紛得到有效化解,犯罪率和信訪率明顯下降,受到群眾廣泛好評。
對“七室一院”工作,咸陽市委常委、市委政法委書記韓宏琪這樣認為:“‘七室一院’是咸陽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既注重解決社會治安、社會穩定的突出問題,又注重解決村(社區)矛盾糾紛化解手段單一的問題,更加注重教化人的思想,引導群眾崇德向善、依法辦事,是夯實基層基礎,不斷提高基層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現代化水平,確保人民安居樂業、社會安定有序的好方案。”
咸陽百姓還高興地編寫起了打油詩:“ ‘七室一院’就是好,方方面面兼顧到,百姓困難解決了,日子越過越美好。”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