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12月25日電(記者張晨俊)一通熱線電話,學校沿線的公交車延長了營運時間,參加課后服務的學生不再會錯過末班車;一個智慧社區“隨手拍”,損壞的路燈和路面得到修復,樓道堆積的雜物廢品被及時清理;一次車管服務提前預約,在周末也可辦理車輛變更登記手續,耗時不到1小時……
近年來,陜西省渭南市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堅持以“小切口”助推“大變革”、服務“大民生”為主題,創新完善系列惠民便民舉措,不斷增強群眾獲得感與幸福感。
在渭南市臨渭區東風社區,黨總支書記孫曉萍打開手機中的“鄰里看護平臺”,實時查看多位獨居老人的血壓、心率等健康數據。作為當地首批智慧建設試點社區,東風社區居民可隨時通過手機端辦理便民事項,發布訴求建議。社區工作人員還為獨居和失能老人發放智能手環,實現對居家生活和健康數據的實時監測。如今“智慧社區”在渭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77個,目前正逐步向農村社區推廣。
在渭南市行政服務中心“一表申報 一窗出件”窗口,醫藥企業負責人閆變玲剛剛拿到了藥品與醫療器械銷售相關證照。“以前辦這類變更手續要跑好幾個部門,填寫各種表格,如今材料申報簡潔高效,一個窗口一次辦結,之前需要近一個月的流程,真是太方便了。”
今年以來,渭南市行政審批局實行線上一個平臺、線下一個窗口,共梳理“一件事一次辦”集成服務事項785個,共辦理集成服務事項1.8萬余件,極大地方便了群眾和企業辦事創業。
2020年以來,渭南市信訪部門以“創建人民滿意窗口”為載體,圍繞實現“一站式接待、一條龍受理、一攬子解決”目標,創新實行民生類簡易事項快速辦,重點領域重要事項限時辦,熱點難點問題跟蹤辦。探索推行“最多訪一次”,從小窗口展現大作為,微服務折射好作風,全面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冬日時節,地處白水縣堯禾鎮的千畝示范蘋果園寒風凜冽。薛圪嶗村果農李軍平戴著厚厚的棉手套,為今年新栽植的蘋果樹修枝整形。“自從加入了果園托管服務,我們掌握了更多專業技術和管理經驗,向果樹要效益才更加得心應手。”
白水縣擁有55萬畝蘋果園區,是知名的“蘋果之鄉”。近年來,當地政府針對產量不高、質量不均、效益不穩等難題,向果農提供多樣化、精準化果園托管服務,構建集生產種植、果品包裝、冷藏物流、加工營銷于一體的全產業鏈服務體系,探索形成以農業社會化服務助力產業振興的新路徑。
渭南市改革辦主任王永鵬表示,近年來渭南市瞄準改革的關鍵點和突破口,聚焦群眾“急難愁盼”,以“小切口”改革集中解決突出問題。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渭南市通過梳理打通服務群眾企業難點堵點的“小切口”改革任務,讓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的便利和實惠,改革全流程管理效能得到持續提升。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