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水管凍破了,我一個電話,張主席就立即帶人來修啦。”陜西省安康市漢濱區石梯鎮葉溝村五保老人劉全平說。
劉全平口中的張主席叫張興濤,今年50歲,是石梯鎮原人大主席,雖然在2021年6月份退了二線,但任務沒減,依然負責包聯葉溝村。
劉全平無兒無女,今年63歲,在外漂泊多年,最終返回了家鄉。張興濤了解情況后,對老人格外照顧,不僅為老人安排了寬敞的新房,還隔三差五上門走訪,把老人的衣、食、住、行都安排得妥妥當當。
張興濤(右二)在走訪農戶。王麗蓉 攝
談起張興濤,石梯鎮黨委書記劉正保稱他為“老黃牛”。劉正保說:“我到石梯鎮來工作,有張主席這樣的同事支持,是我的幸運,鎮上只要遇到急、難、險、重的活兒,張主席總是第一個承擔,沒有任何怨言。”
石梯鎮葉溝村,國土面積11.37平方公里,有18個村民小組,農村常住人口552戶2023人。因為鎮村綜合改革,葉溝村由三個村合并而成,加之又離城近,村民接受新鮮事物較多,各類矛盾較多,工作也相對滯后。
“當初蓋房子,車進不來,每一塊磚、每一袋水泥,都是人工肩挑背扛,已經記不清摔了多少跤……”葉溝村十一組村民萬益成回想起當初不通路的情景,感慨地說。
“在安康城邊上,哪有還不通水泥路的組?”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張興濤鉚足了干勁,下決心要修通群眾致富路。
葉溝村,山不高,但面積廣,綿延了六道梁。為了公路踏勘,張興濤已記不清在村里的六道梁上翻越了多少趟。
“谷子長到一尺多深的時候,最熱!我們從早晨走到晚上,身上的衣服只有小腿一塊地方是干的。天寒地凍,我們走著走著,脊背上的汗把秋衣都能浸透……”談到和張興濤這幾年在村里開展工作,葉溝村黨支部書記許洪明說。
當時,漢濱區交通局的村級公路建設項目是25萬元一公里,可根據村里實際情況,還存在很大缺口。
石梯鎮黨委、政府得知這一情況后,隨即向區四大班子相關領導進行了匯報,最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爭取到134萬元資金,涉及6個村民小組的8.77公里農村公路和一處慈安便民橋等項目順利實施,至此,全村實現了組組通公路。
村里的路修通了,村民致富的路也要打通。到村后,張興濤帶領村干部、群眾代表到市內外取經學習,回村后制定了科學的發展思路。
張興濤(右)在和農戶探討枳殼園管護。王麗蓉 攝
2017年,村里成立東昊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300畝花椒園區;2018年,村里成立豐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250畝枳殼園區,同步發展養蜂產業;2019年,村里成立勇鑫悅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400余畝拐棗園區。村里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4000余元,上升到現在10000余元。
2019年,群眾多次反映水田片區用電質量不高,電壓不穩,遇到農忙和過紅白喜事得要用發電機發電。張興濤了解這一情況后,多方聯系張灘電管站,解決了水田片區老舊電桿破損、導線線徑細、配變容量不足的問題,滿足了村民用電需求。
張興濤在記錄聯村日記。王麗蓉 攝
“張主席在村上做的事情,說也說不完。”劉正保說,“張主席家就住在集鎮附近,可張主席大多數時間都留在村上,已經連續幾年都沒有休過假期了……”
“那行,交給我。”自1989年安康農校畢業后,張興濤輾轉在漢濱境內的紫荊、關廟、早陽、石梯等鎮工作,面對分配的工作任務,他總是這樣一句話。雖然沒有再擔任領導職務,但在鄉村振興的路上,張興濤依然帶領著年輕干部沖在最前沿,正在為當地群眾拓寬一條條致富的路……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