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文軍 崔逢奇
近年來,商洛市先后提出打造“四大產業增長極”“一都四區”“安寧商洛、禮儀商洛、22℃商洛、精致商洛”等理念和目標,謀劃了一批康養、醫養結合重點項目,把商洛全面建成“康養之都”和大西安的“后花園”。
“家家有老人,人人會變老”。商洛市商州區民政局緊緊圍繞市、區構建“醫、養、游、體、藥、食”六位一體的大健康產業體系,推動康養產業集群等重點工作安排部署,積極創新、大膽實踐,搶抓健康養老產業發展機遇,探索出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康養產業服務體系,為推動商州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重實干 康養機構與日俱增
“像現在這樣,每天幾個老朋友在一起聊天、吃飯、打打牌,很自在也很開心。”在商州區中心敬老院,正在下棋的62歲孤寡老人王寬奇開心地說。
商州區中心敬老院按照區級一類中心敬老院標準建設,設施完善、功能齊全,設置床位252張。敬老院里配有空調、暖氣、獨立衛生間,另外還設有理發室、洗澡室、護理室、治療室、圖書室、棋牌娛樂室、室內球類活動室,配備跑步機、按摩椅等器械。“這就是我理想中的晚年生活。”王寬奇對養老院的生活贊不絕口。
商州區中心敬老院是商州區養老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不僅是商州區中心敬老院,近年來,三岔河敬老院、牧護關區域敬老院等全區9家敬老院的基礎設施及管理服務均得到了提升,一改敬老院一貫給人的破舊印象。
商州區共有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9.1068萬人,占總人口的19.25%。和往年相比,人口基數在下降,老年人口卻在上漲,老齡化特征顯著。
日益加劇的人口老齡化,既是挑戰,也是機遇。近年來,商州區民政局在推進養老院改建的同時,支持醫院開設老年科,增設中醫藥床位,加快發展健康醫療產業,建立多層次、多樣化醫養結合模式,加快推進商州醫療單位建設項目,提升商州醫療為商州群眾服務的水平,建立健全區老年醫療服務體系,統籌推進鄉鎮衛生院(分院)和養老院融合發展,推進醫療機構將護理服務向家庭延伸,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之間無縫對接。
強措施 康養工作穩步推進
商州區委、區政府提出的打造“康養產業鏈”,既是立足商州區康養產業新發展階段、貫徹康養產業新發展理念、融入康養產業新發展格局的大勢所趨,也是商州加快高質量項目建設、擴大招商引資、推動康養產業集群化發展的必然選擇。
商州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養老事業發展,把養老工作納入國民經濟發展規劃和重要議事日程,編制康養產業鏈規劃,成立康養產業鏈專班,高站位謀劃布局,高質量推動落實。
為了確保商州區打造康養產業鏈工作順利開展,商州區民政局在區康養產業鏈專班的基礎上,圍繞健康養老、健康醫療、體育保健,分別成立了康養、醫療、體育三個專項工作小組,明確了工作職責,夯實了工作責任。同時,按照“一都四區”的目標定位,結合商州區康養產業現狀,制定了《商州區康養產業鏈實施方案》對康養產業鏈工作主要任務進行了詳細安排。
組織民政、發改、衛健等10多個部門及康養產業鏈鏈主企業陜西秦南金菊養老服務有限公司等3家養老企業,赴丹鳳縣考察學習康養產業發展先進理念和經驗。組織區發改局、自然資源商州分局、區民政局等單位到秦嶺健康養生谷項目區域現場調研,謀劃養生谷建設規劃。
委托商洛市規劃設計院在摸清秦嶺健康養生谷區域現狀的基礎上,對養生谷項目進行規劃設計,與綠城共建(山西)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負責人,就綠城共建(山西)發展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意向進行了洽談,達成初步共識。
巧搭臺 康養產業欣欣向榮
發展康養產業,商州區提出了“政府搭臺、社會參與、市場運作、服務外包、惠及百姓”的新思路。
2021年6月17日,四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揭牌,緊隨其后,商州區智慧養老信息平臺也應運而生。
商州區四皓社區日間照料中心是商洛市首家社區規范化民建公助養老服務項目,智慧養老信息平臺為居家老人提供日間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精神慰藉、物流配送和緊急救助等居家養老服務。
商州區民政局鼓勵企業、個人投資興辦社區養老托管機構,重點為高齡、空巢、失能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康復服務,為有需求的獨居老人提供巡視探訪服務。目前,仁合社區、南秦社區、楚山社區、郭村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已建成并投入使用,西關社區、窯頭社區、東店子社區、丹南社區、謝塬社區、松云社區、松溝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即將投入使用,今年計劃再實施29個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建設,實現社區全覆蓋。
此外,秦嶺健康養生谷項目、中國·商洛國際健康城項目、商洛龜山養生谷項目、商洛市陶然谷養老生態園等康養產業項目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商州區民政局局長劉紅偉表示,區民政局將堅持把康養產業發展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尤其是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產業潛力點和經濟增長點,聚焦重點、招大引強、多渠道籌措項目資金,加大康養產業發展力度,多層次、多元化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養老需求,促進商州區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各界導報》2022年3月25日 第5154期 第11版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