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4日,記者從陜西省發改委獲悉,2022年推動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要干24項工作,涵蓋推動關中平原和呼包鄂榆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培育建設現代化西安都市圈,統籌推進中小城市、小城鎮和特色小鎮建設等六大項。
地鐵6號線二期年內建成通車
抓好城市群“十四五”建設,推進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加快西延高鐵、西康高鐵、西十高鐵建設,推進延安經榆林至鄂爾多斯高鐵前期工作。建成通車西安外環高速公路南段,開工包茂高速曲江至太乙宮改擴建工程。加快推進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開工建設府谷、定邊機場,開展渭南、商洛機場前期工作。完善西安地鐵網絡,6號線二期年內建成通車。
推動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加強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持續加強秦嶺生態環境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開展大熊貓國家公園陜西片區建設,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創建工作。
加快打造富平——閻良航空產業等一批特色功能組團
推動印發《西安都市圈發展規劃》,促進西安、渭南、銅川、商洛、楊凌規劃統籌、建設聯動、發展融合。指導西安市制定《西安都市圈規劃實施方案》。對接國家部署,完善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布局,統籌干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規劃建設。著眼都市圈整體性功能布局,按照“產城融合、功能完備、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捷”的思路,推動毗鄰區縣重點板塊一體化協同發展,加快打造富平—閻良航空產業、高陵—涇陽—三原先進制造業、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咸陽經開區臨空經濟等一批特色功能組團。
創建10—15個縣城建設示范縣
加快寶雞關中平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設,提升榆林交通樞紐城市和區域中心城市能級,印發漢中建設區域中心城市意見。支持延安擦亮中國革命圣地、歷史文化名城的名片,打造國家陸港型物流樞紐承載城市。支持安康加快建設秦巴綜合交通樞紐、西北內陸物流節點和生態旅游城市建設。
通過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發行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和企業債券、金融機構信貸等多渠道籌措資金支持縣城建設,加快補齊縣城公共衛生防控救治、垃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污水收集處理、排水管網建設等17個領域短板弱項,創建10—15個縣城建設示范縣,改善縣城人居環境。指導富平縣、三原縣、岐山縣開展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試點示范。
對虛擬“特色小鎮”立即除名
全力推進100個鄉村振興示范鎮建設,努力建成高水平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和全省小城鎮建設的示范樣板。支持蔡家坡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創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公布納入第一批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加快推進納入清單內小鎮建設,適時組織開展第二批納入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申報審核工作。對照第一批全省特色小鎮管理清單,及時對清單外小鎮清理或更名,特別是對行政建制鎮和傳統產業園區錯誤命名的虛假“特色小鎮”、單純房地產開發等項目自我冠名的“某某小鎮”,以及停留在紙面上、并未開工建設的虛擬“特色小鎮”立即除名。
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8.8萬套(間)
堅持租購并舉,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8.8萬套(間),改造城鎮老舊小區2192個。適度超前開展城市管道老化更新改造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雨污分流管網改造、公共停車場等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實施路網改造提升工程,打通斷頭路、卡脖路。
優化居家社區和醫養結合服務供給,穩妥推進“長護險”試點,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超過90%。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利用傳承,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融入城市建設,禁止拆真建假、以假亂真,嚴禁隨意拆除老建筑、大規模遷移砍伐老樹、侵占風景名勝區內土地。
推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
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制定出臺《陜西省城鄉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高標準推進省級垃圾分類示范區建設,西安市、咸陽市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95%。
加快農民工市民化進程。繼續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鼓勵各市(區)進一步簡化戶籍遷移流程,加強落戶政策宣傳,完善“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著力提高戶籍辦理的便捷度。積極推行“實際工作+實際居住”落戶的戶口遷移政策。強化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在教育、醫療、住房等方面與戶籍人口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務權利。
依法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
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村延伸
大力推進鄉村建設,在全省打造2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積極推進垃圾試點鎮建設,嚴格控制農村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反彈和新增,確保年底前全省農村生活垃圾進行收運處理的自然村比例穩定保持在90%以上。
因地制宜推動供水供氣供熱管網向城郊鄉村和規模較大中心鎮延伸。
推動易地扶貧搬遷移民安置點城鎮化。加大就業和產業扶持力度,加快培育特色優勢產業,拓寬搬遷群眾增收渠道。落實屬地管理責任,保障搬遷群眾合法權益,強化安置社區治理,促進搬遷群眾社會融入。支持有意愿落戶城鎮的搬遷群眾落戶。記者 張維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