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市環保煙火監控二期系統建成并開始試運行,至此,西安市基本實現了全市約4300平方公里涉農區域露天焚燒全天候、全覆蓋監控。
全天24小時360°巡航監測
5月5日,華商報記者來到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大廳,大屏幕上,能清晰地看到各個涉農區域的生態環境情況。“這是今天上午監控到的藍田縣的一處煙火,從視頻看,田地里有一處焚燒點。我們值班人員已經第一時間下發給網格員了,網格員正在處置。” 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工程師安強說。
據了解,西安市環保煙火監控一期系統于2020年4月建成運行,二期系統于2022年3月31日建成并開始試運行,兩期(一期171個點位、二期296個點位)共建設了467個前端監控點位,基本實現了全市約4300平方公里涉農區域的露天焚燒全天候、全覆蓋監控。自系統建成運行以來,已發現大氣污染問題17000余起,其中焚燒問題16835起、揚塵問題220起、垃圾堆場問題66起、黑臭水體問題2起。
安強介紹,467個前端監控點位,利用30米以上高空資源,加裝可見光和熱成像雙光譜云臺攝像機,全天24小時360°巡航監測。基本不受霧霾、煙塵、雨雪、黑夜等惡劣環境因素影響,可對方圓3公里進行監控。系統能第一時間發現火情、揚塵等問題,鎖定目標經緯度,通過手機短信和APP軟件及時將火點告警信息(包括告警云臺、告警時間、問題坐標、問題照片、路徑導航等)推送至相關二、三級網格負責人,并要求在一小時處置完畢。形成了告警及時、信息通暢、定位準確、處置快速、流程閉環的工作機制。
二期項目能識別的問題類型更多了
安強介紹,煙火監控系統主要發揮了三個作用,一是防患于未“燃”。在火勢還未燒起就將其撲滅,避免了大氣污染加重;二是改變了露天焚燒管控模式。解決了以往露天焚燒管控工作中存在的耗時費力、發現滯后、監管效率低、取證難度大等問題;三是多類型監管。除秸稈焚燒、垃圾焚燒、枯枝落葉雜草焚燒(占到70%),還發現了散煤焚燒、燃放煙花爆竹、道路浮土、工地揚塵等問題。在二期項目增加了智能識別露天垃圾堆放、河道洗滌和釣魚、水面漂浮物、工程車輛進場監管等污染問題的功能,進一步提升了多樣化監管能力。
下一步,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將做好環保煙火監控系統運維工作,持續發揮系統作用,為抓好全市露天焚燒管控提供全面的科技支撐,為爭取更多藍天做出貢獻。(華商報記者 任婷 李新怡 攝影 趙彬)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