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塞北大地,萬物勃發,生機盎然。走進鄉村田野,只見桃花杏花開,春耕植綠,目之所及,皆為風景。
在靖邊縣柳桂灣林場,場長、場級林長姚鵬飛帶領干部職工們頭頂烈日,徒步深入霍窯爾烏素沙區進行巡查,確保林區安然無恙,這已成為姚鵬飛和職工、護林員們每天的必修課。
花甲之年的護林員華世強,26歲時從父親手中接過護林的接力棒,一干就是幾十年,對林業的特殊情懷,將促使他繼續走下去。
華世強說:“我父親護林二十多年,自我二十五六歲護林開始,我就專門護林、專搞護林。”
如今,走進霍窯爾烏素沙區,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翠綠的樹、愜意的風、淡淡的云,滿目的綠色。
這得益于幾代護林員幾十年如一日、鍥而不舍的愛綠、植綠、護綠的堅守。“為子孫后代創造綠水青山的好日子”是華世強常掛在嘴邊的話,而今,他以林為伴,兌現著一個護林員對“綠水青山”的承諾,為8000畝綠蔭撐起了“保護傘”。
“這塊地我天天都要來,不然就想的不行,就和我的娃娃一樣,每天都要跑一趟,就是想看看它。”華世強說。
像華世強這樣的護林員,僅柳桂灣林場就有十多位,他們用堅守守護著這一抹綠,用真情守護著錢袋子、“綠色銀行”。
柳桂灣林場封山禁牧隊隊長白潤平說:“我每天就負責看護我們的林地,出去走三到兩次,出去看有沒有偷牧、亂砍濫伐、侵占林地的,再就是看我們的樹上有沒有病害。”
一片林一道風景,望著腳下的這片綿延不絕的茂密森林,柳桂灣林場場長姚鵬飛感嘆道,這滿眼的綠色,是一代一代林業人面朝黃土背朝天,一鋤一棵造出來的。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將生態文明建設提升為“千年大計”,把“美麗”愿景納入國家現代化目標之中,而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戰場,林場則是主力中的主力。
姚鵬飛介紹,根據中省市縣《關于全面推行林長制的實施方案》的相關文件精神,加強柳桂灣林場組織體系落地,推行林長制高效運作,結合該場場情,將四個工區劃分為林長制的責任區域,分別為霍窯爾烏素、北沙、老垯峁、西梁,每個區域有專職護林員一名,再根據各個區域的面積大小,派單位的正式員工共同管護,主要負責相應區域的放牧、亂砍濫伐、森林火災、森林病蟲害等森林火災的現象實施即時管控和預防。
近年來,靖邊縣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以推行林長制工作為抓手,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按照“生態優先、保護為主、綠色發展、生態惠民、問題導向、因地制宜、黨委領導、部門聯動”的工作原則,構建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長效機制,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加快推進黃土高原生態文明先行區建設。
豈曰無碑,山河為證;豈曰無聲,林海即名。今后,靖邊縣將全面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為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清新的靖邊作出積極努力,不斷以綠水青山鑄就濃厚的生態底色,推動靖邊生態版圖從淺綠走向深綠。(記者 許鵬 通訊員 閆盤東 劉德強 羅嬌嬌)
編輯: 張潔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