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謝昊天
改建羌文化民俗廣場、打造草川子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掛壁公路成為網紅打卡地……寧強縣毛壩河鎮地處大巴山腹地,地理優勢明顯,生態資源豐富。近年來,該鎮立足鎮域實際,依托文旅資源優勢,探索出一條鞏固脫貧攻堅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發展之路,一幅村美民富的美麗新畫卷在“宜居康養地、山水毛壩河”徐徐展開。
走進毛壩河鎮羌文化民俗廣場,磨盤、對窩、手磨子、豬槽等生態裝飾喚起了久遠的農耕記憶;綠化景觀長廊綠樹成蔭,蟲鳴鳥叫,令人心旌搖曳;仰頭而望,一座結合當地建筑特色、用石頭和木頭修建高約15米的羌碉氣勢非凡……整個廣場充滿羌族風情。
2021年10月,毛壩河鎮為落實寧強縣“打造羌文化特色縣城建設示范縣”定位,結合毛壩河鎮地域風情和民俗文化特點,以“就地取材、綠色生態”為特色,啟動毛壩河鎮羌文化民俗廣場改建項目,并于2022年2月施工,4月中旬建成面積約2500余平米民俗文化廣場一期項目。
“修建過程中,當地群眾自發捐贈石磨、斗篷、對窩(碓窩)等羌族民俗物品150余件,本土書法家親臨場內在石頭上雕刻山歌100余首,建成了集民歌大舞臺、羌碉、沙朗廣場等實景演繹于一體的羌族風情‘大觀園’。”毛壩河鎮黨委書記彭明介紹道,羌文化特色廣場的建成既是對羌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又極大地方便了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扛鐵架、鋪步道、裝護欄……在草川子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工人們正在抓緊施工,沿著九鼎山鋼結構步道攀登而上,直至山頂,陽光清風,山闊天空,讓人心曠神怡。
草川子村村支書程朝彥介紹,草川子生態康養旅游度假區項目用地規模為規劃范圍約19500畝,以“鄉村旅游、避暑度假、觀光休閑、羌學研討、醫養康養、健身游樂、民宿美食”為主題,整個景區分為綜合服務區、石林觀光區、峽谷探險區、高山游覽區、森林康養區五大區域,分為兩個階段開發,第一期完成游客中心、停車場、道路、標識標牌等旅游基本功能配套設施,以及景觀步道、懸崖棧道、玻璃棧道、石林、峽谷親水步道等項目,2023年12月30日前建成開放;第二期繼續完成石林、森林康養景觀房產、民宿、客運索道等其他旅游項目,2026年12月30日前建成投用。
目前,九鼎山鋼結構步道主體施工已至山頂,步道路面防腐木面板已完成鋪設工作,其建設長度約有800余米;四座懸空觀景平臺已全面完工。峽谷步道完成2公里余,步道兩旁花卉植物正在種植中。草甸鋼木結構步道剛架基本完成;小木屋在修建當中。各景點之間游覽道路已初步串聯成型。
在草川子村夢里田園農家樂里,老板陳映敏負責炒菜,妻子負責端菜、倒水,忙得不亦樂乎。
陳映敏和妻子都是當地人,實際上,夢里田園農家樂的發展與當地政府大力扶持旅游產業分不開。“我以前在西安搞裝修,2017年得知家鄉發展旅游,便和妻子商量著回到家鄉開家農家樂。”陳映敏告訴記者。
夢里田園農家樂以臘肉、野菜等當地食材為主,每到夏季旺季,這里坐滿了客人。“目前一次能接待60人左右吃飯,帶10間住宿,一年下來能有一二十萬收入。”陳映敏說道,隨著家鄉發展越來越好,慕名而來的游客越來越多,感覺自家的農家樂規模已經有些小了。
據了解,目前草川子村上已開辦了5家農家樂,年均銷售額在15萬元左右。“村上依托資源優勢,建設旅游度假區、開辦農家樂、發展高山烏天麻種植基地,農戶也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開辦農家樂等方式增加了收入。下一步,隨著景區的進一步建設和游客的到來,將會吸引更多的在外青年回鄉創業發展。”程朝彥對家鄉的發展充滿信心。
編輯: 意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