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怎么樣,你們適應不?”“你的普通話現在比我標準多了。”“你們都學了什么課程,老師教得好不好?”……6月20日下午,當47名從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回來的學生剛一下車,等候多時的阿里地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阿里地區職校”)的同學們就圍了上來,迫不及待地和闊別已久的朋友聊起來。
這47名學生是陜西省教育援藏“職業代培”新模式的受益群體之一。在他們回來的前兩天,16名在陜西第二商貿學校接受培訓的同學也剛從寶雞返回阿里。根據阿里地區職業學校的培養實際,結合阿里社會發展需求,陜西通過“職業代培”累計為阿里地區培養了300余名職業技能人才,開創了阿里地區職業教育發展的新局面。
陜西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阿里地區教育局(體育局)副局長楊柳是陜西省教育援藏“職業代培”新模式落地的親歷者。“2019年9月,我隨陜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到阿里工作才2個月,就受阿里地區行署委派,回陜協調阿里地區職校學生赴陜學習事宜。在陜西省教育廳的大力支持下,我們和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順利對接。特別巧的是,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黨委書記華惠民是陜西省第二批援藏干部,曾在普蘭縣擔任副縣長,對阿里特別有感情。我們將對接意圖匯報后,華惠民書記非常支持,專門就學生入學管理、教學安排、安全報批等事項召集相關處室負責人開協調會現場辦公,將阿里地區職校學生赴陜學習的事情進行落實。”談起往事,楊柳仍歷歷在目。
2019年底,渭南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靳華峰專門帶領醫學院、師范學院相關專業教師來到阿里地區,深入海拔4800米的普蘭縣巴嘎鄉衛生院和雙語幼兒園,就藏區常見病及學前教育等進行實地調研。根據調研結果,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專門成立了“馬背診所”“云端幼教”兩個項目專項工作專班,重新制定教學計劃,編寫針對性教材,全力打造精品援藏項目,為阿里地區“訂單式”培養一批鄉村醫生和幼兒教師。楊柳說:“按照商定好的協議,雙方將對地區職校學生采取‘1+2’模式進行職業培養,即學生在3年學制中,在阿里學習基礎理論知識1年,赴陜西參與技能實訓和生產實習2年。學生赴陜產生的所有費用,由渭南職業技術學院和陜西省援藏經費承擔。”
2020年9月,阿里地區職校鄉村醫生、學前教育2個專業的56名學生赴渭南職業技術學院開始了學習之旅。由此,陜西省針對阿里地區職業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開創了“職業代培”模式,為阿里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搭建了優質的培養平臺。第一批學生在陜西學習過程中發生了可喜的變化:普通話更加流利了,性格更加開朗了,視野更加開闊,專業能力快速提升。
看到效果這么好,楊柳的信心更足了。為了進一步深化陜西和阿里地區合作辦學,延續第一批學生“職業代培”的成功經驗,在陜西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領隊張小平的支持和協調下,雙方制定了第二批“學前教育、鄉村醫生、電子商務、汽車維修、供用電”5個專業的代培計劃。這次的計劃是為阿里地區職校代培150名學生,其中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負責鄉村醫生和學前教育2個專業60名學生的培養,陜西第二商貿學校負責電子商務專業30名學生的培養,陜西交通技師學院負責汽車維修專業30名學生的培養,陜西省電子信息學校負責供用電專業30名學生的培養。2021年9月,第二批學生順利赴陜學習。
6月20日,剛從渭南職業技術學院返回阿里的學生扎西桑吉說:“我在陜西學會了彈鋼琴、繪畫,還學習了各種學前教育理論課程。這次回來,我要把自己學到的知識講給同學們聽,讓大家一起進步。”學生嘎瑪德吉笑著說:“剛去的時候我普通話不好,老師就安排我們在課間做游戲,通過拼圖、搭木橋、玩樂器等簡單實用的方法訓練普通話。你聽,現在我的普通話還可以吧?”
在陜西第二商貿學校學習的學生努(藏語為“寶貝”)只有14歲,是接受培訓的學生中最小的,聊天時經常會臉紅:“我學的是電子商務課程。以前沒接觸過電腦,剛去寶雞的時候覺得學習很難。老師對我很好,經常鼓勵我,一個月以后我就適應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我學習了電商基礎課程和商務禮儀、網絡運營、網絡營銷等課程,還學了圖片處理、網絡直播等技術,感覺自己進步特別大。9月份再去寶雞的時候,我會更加努力學習。我的目標是把阿里的好東西通過電商平臺銷售出去,比如牛肉干,阿里的是最好的!”努的話語中透著一份自豪。
陜西省實施的“職業代培”援藏項目在17個對口支援西藏的省市援藏工作中獨樹一幟,成為教育援藏工作的亮點。目前,職業教育代培項目已列入陜西省“十四五”援藏項目,設置專項資金500萬元,計劃在2021—2025年持續開展。陜西將根據阿里地區實際需要,開展職業類專業的代培工作。
參培學生多布杰說:“能夠去陜西學習,就是黨對我們少數民族關懷的體現。我要學好本領,以后當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讓更多的藏族孩子知黨恩、感黨恩。”參培學生索南曲措說:“我畢業后想去參軍,為祖國站好崗。”
3年的援藏經歷,讓楊柳感慨頗多:“看到‘職業代培’模式開花結果,我真心為阿里的孩子感到高興。今后,陜西將在職業教師培養、專業平臺建設、實驗實訓建設等方面建立常態化幫扶機制,進一步讓陜西職業教育對口幫扶的優勢得到彰顯,為阿里地區職業教育的現代化發展貢獻陜西力量!”(記者 王戈華)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