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導鄉村在振興過程中重視節能減排,2022年8月13日西安財經大學經濟學院碳基生命體實踐團八名成員奔赴商洛市柞水縣營盤鎮開展了以“青春助力鄉村振興,低碳節能此刻出發”為主題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實踐團此次活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圍繞碳普惠在鄉村的可實施性、雙碳政策宣傳、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個方面在當地展開調研。
政策宣傳,助力雙碳行動
實踐中,團隊成員首先前往游客集中區域——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景區和終南山寨,圍繞“雙碳”政策、碳普惠機制、當地環境狀況等主題,向各個年齡階段的游客開展問卷調查、政策宣傳等活動。群眾對團隊調研的支持和配合,令團隊備受鼓舞,同時也提高調研效率和調查結果的普適性。
在實踐前期對游客問卷的簡單分析中,隊員們發現大部分游客僅僅對秦嶺環保政策和“雙碳”政策有一定認知,而對碳普惠卻較為陌生。團隊隨機轉變調研計劃,在填寫問卷的過程中加入介紹和宣傳“碳普惠”的部分,通過直接簡潔的語言普及碳普惠的運行機制、優點與發展過程。此外,實踐團還利用調研積極傳播節能減排小技巧,科普相關環保知識,如在問卷中反復提醒游客節約水電、少用一次性購物袋、多乘坐公交地鐵等,幫助大眾了解如何低碳生活。
隨后,實踐團將調研目的地鎖定在營盤鎮和孝義村。隊員以發放問卷、實地走訪調研、同村民交流、發放宣傳單為主要方式,圍繞“碳中和”“碳中和”“碳普惠”等內容,對碳普惠”的了解程度和意愿等方面的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由于部分村民高齡導致無法充分理解問卷或是對“碳普惠”了解程度較淺,實踐團深入淺出地解釋何為“雙碳”、為何這樣做以及如何開始行動,主動為普及新發展理念出力。
在十星級文明戶——李先生家中,隊員張準細致地向他介紹“碳普惠”。他說,這是一項創新性自愿減排機制,通過構建節能減排行為積分機制,調動全社會參與低碳社會,這種依靠市場機制來刺激全社會的方法可以成為鄉村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推力。
經歷幾天的調查,實踐隊發現當地民眾對于碳普惠機制了解程度亟待提高,但是在隊員們向群眾解釋、宣傳碳普惠制度后,村民們紛紛表示愿意并樂意支持碳普惠機制的實施。當地政府層層落實好“碳普惠”機制的實施,讓村民了解“碳普惠”機制,利用“碳普惠”機制實現鄉村“普惠”,將會成為助推當地鄉村綠色發展的動力。
企業調研探尋普惠振興
在指導老師的帶領下,實踐隊前往柞水縣營盤鎮營鎮社區探訪當地“孝義旅游文化體驗園”項目。在與項目負責人的交談與實地走訪中,實踐隊了解到柞水縣生態環境良好,但文化產業發展卻滯后于綠色旅游產業。在當地政府堅持走鄉村文化興盛之路的努力下,“孝義旅游文化體驗園”項目成立,期待孝義文化補齊柞水旅游的短板,真正實現鄉村振興的高效治理,為柞水鄉村振興貢獻孝義力量。
通過實踐隊員們的前期溝通聯系,實踐隊趕赴實踐調研的最后一站--云山湖森林康養度假區。云山湖項目整體占地約50平方公里,36平方公里為流轉林地,總體東西長約10千米,分為四個區域,發展用地南北平均寬度約400米,最寬處約1000米。項目負責人向實踐隊員們介紹到,該項目位于秦嶺腹地,景觀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在多年的檢測下PM2.5始終保持在30以下,負氧離子濃度極高,是公認的度假康養圣地。同時項目負責人指出該項目始終跟隨黨的十九大報告的指引“像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由于項目規劃地地形特殊,形狀狹長,所有的工程規劃都因地制宜,依靠地形設計出適合的建筑。在項目負責人的帶領下,實踐隊前往項目的施工區,實地觀察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生活現狀,了解項目森林康養體系以及帶動周邊村民振興方式等,互相探討當地康養產業與碳普惠機制如何有機結合,共同努力帶動周邊村民致富。
“綠色是生命的顏色,更是當代中國發展最鮮明的底色。”實踐團希望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幫助鄉村在“雙碳”政策的背景下運用“碳普惠”實現綠色高質量發展,為村民、企業、政府提供新思路。共同建設天藍,花香,水凈的美麗鄉村!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