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經濟發展格局逐步形成;“三新”經濟生機勃發,經濟社會面貌煥然一新……24日,來自省統計局的一系列數據顯示,十年來,全省追趕超越步伐不斷加快,綜合實力持續增強,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
生產總值實現“雙翻番”
全國排名穩步上升
十八大以來,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省上下始終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扎實推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陜西經濟綜合實力持續提升。
全省經濟總量接連跨越新臺階,由2012年的14142.41億元提升到2021年的29800.98億元,增加了15658.57億元,實現翻一番的可喜成績,在全國排名提升至第14位。GDP年均增長7.3%,超過全國平均增速0.8個百分點,保持中高速增長態勢。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穩步增加,由2012年的37453元提高至2021年的75360元,同樣實現翻番,在全國排名提升至第12位。
第一產業平穩向好
增量突破千億元
十八大以來,陜西加快結構調整,積極推動經濟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產業結構持續優化,轉型升級成果凸顯。三次產業結構由2012年的9.3∶53.8∶36.9,優化為2021年的8.1∶46.3∶45.6。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較2012年提高8.7個百分點,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下降1.2和7.5個百分點。
全省不斷推進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進一步加快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步伐。農業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一產增加值由2012年的1314.84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2409.39億元,增量突破千億元,年均增長4.5%,總體發展平穩,基礎地位不斷鞏固。
第二產業平穩發展
建筑業占比不斷提升
十年間,省委、省政府堅持以“結構調整”和“提質增效”為核心,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省第二產業特別是工業結構持續優化,從長期高速發展階段進入轉型換擋階段,為全省經濟保持平穩運行奠定了基礎。第二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7612.26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3802.52億元,總量幾近翻番,年均增長6.7%。從產業內部結構看,工業增加值總量突破萬億大關,達11256.03億元,年均增長7.0%,保持穩定的發展趨勢;建筑業穩步增長,年均增速達到6.3%,2021年全省建筑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9.0%,較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
第三產業加速超車
現代服務業百花齊放
十八大以來,全省第三產業增加值由2012年的5215.31億元增加到2021年的13589.07億元,總量增加1.6倍。年均增長8.4%,高于GDP增速1.1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逐年提升,從2015年開始保持在40%以上。
在總量和增速躍升的同時,全省第三產業內部也在不斷進行著產業升級,多元化格局逐漸形成,推動了現代服務業的大力發展。2021年,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增加值較2012年分別提高2.3倍和7.4倍,年均增速分別為18.7%和18.8%,此外,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金融業,房地產業等行業年均增速均在10%左右,成為引領服務業發展的主要力量。
區域經濟各具特色
協同支撐經濟發展
十八大以來,關中、陜北、陜南三大區域經濟快速發展,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區域經濟差距逐漸縮小,區域協調發展邁上新臺階。全省全面落實“關中協同創新、陜北轉型持續、陜南綠色循環”的區域發展戰略,關中平原城市群加快發展,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穩步推進,西咸、富閻一體化建設取得成效,三大區域各有特色、互為支撐的發展格局逐步形成。
三大區域經濟實力實現突破性增長。2021年關中、陜北、陜南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18502.71、7439.75和3830.50億元,較2012年分別增加10091.03、3575.97、2226.44億元。關中增量突破萬億,陜南生產總值翻了一番多,陜北也提升將近一倍。從經濟總量占全省比重來看,2021年關中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比重62.1%,繼續保持全省區域經濟主體地位;陜北占比25.0%,較2012年下降2.4個百分點;陜南占比12.9%,較2012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從GDP增速看,陜南地區增長最快,年均增長7.8%,2013-2018年連續6年增速保持在10%左右,2021年以8.2%的增速位列全省第一,表明陜南地區綠色循環發展持續推進,實現生態經濟化和經濟生態化效果顯著;陜北地區年均增長6.6%,2015年受能源價格下跌影響,增速回落明顯,但隨后迅速調整,2019年以7.0%的增速領跑全省,疫情期間能源產業的經濟“壓艙石”作用更加凸顯;關中地區年均增速為7.4%,自2014年起,關中經濟逐步告別兩位數的高速增長態勢,不斷推進經濟轉型升級,邁向較為平穩的高質量發展道路。
“三新”經濟蓬勃發展
創新動力持續迸發
十八大以來,省委、省政府始終把創新驅動作為主攻方向,高度重視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三新”經濟發展,全力推進秦創原創新驅動總平臺建設,提升科技轉化效率,改善營商環境,新興產業迅速發展,新動能不斷壯大,“三新”經濟生機勃發,創新發展活力涌現,已經成為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和拉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2020年全省“三新”經濟增加值較上年增長4.3%,高于GDP名義增速2.8個百分點,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三新”經濟總量占全省GDP的比重為15.2%,較2018年提高1.9個百分點,
設施農業規模已成,穩定增長帶動“三新”發展,成為拉動全省“三新”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2020年陜西設施農業增加值占“三新”經濟增加值的18.6%,高于全國14.2個百分點;占GDP比重2.8%,遠超全國0.7%的平均水平;設施農業增加值增長16.8%,高于全國5.8個百分點。
新能源產業持續快速增長,2021年新能源戰新增加值較上年增長27.2%,兩年平均增長18.2%,高于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速8.8個百分點,占全部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12.9%,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新服務企業引領“三新”經濟第三產業發展,2020年新服務企業增加值占我省“三新”經濟第三產業增加值接近七成,較2018年增長3.1%。規模以上新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增長10.5%,其中,規模以上供應鏈管理服務業營業收入增長3.4倍、互聯網其他信息服務業增長59.5%,工程設計活動業增長57.7%、快遞服務業增長44.5%,四行業貢獻規上新服務企業營業收入增量的近九成。此外,新服務企業中營業收入增速較快的行業還有:其他互聯網平臺增長4.9倍、互聯網搜索服務增長4.8倍,信息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增長4.2倍。 (記者 馬昭)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