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宜君縣農業農村局技術人員通過隨機抽樣選點、稱重量、量密度、測面積等方式,對宜君縣彭鎮薛塬村安子塬組的220畝“陜單650”玉米高產示范田進行現場測產,現場測量結果顯示平均畝產達1040公斤。
看到這個結果,村民們說,他們從來沒有見過玉米竟然能有這么大的產量。
宜君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高級農藝師楊邦民說:“我們對‘陜單650’進行實地測產。數據顯示,整體上沒有空稈、雙棒,其他田塊畝產都在800公斤以上。從自行測產來看,玉米平均行數16行,每行粒數40粒,百粒重33克。”
近年來,宜君縣積極開展玉米增密度提單產質量提升行動,推廣“5335”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模式,強化防災減災,助力糧食豐產豐收。目前,宜君縣已經形成以玉米種植、烘干倉儲、加工銷售、科技研發為一體的玉米全產業鏈。
宜君縣把提高糧食生產擺在突出位置,在“四抓三促一保”上下功夫,持續深入推進“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多措并舉穩生產,大力開展高產高效綠色玉米種植,確保土地應播盡播、應種盡種,千方百計保障糧食安全,增加群眾收入。“盡管天氣干旱,但從整體來看,今年玉米的長勢比去年好,穗位整齊,籽粒比較飽滿。”薛塬村安子塬組村民王西安高興地說。
宜君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苗福紅說:“玉米是宜君縣的主導產業。全縣玉米種植面積40萬畝以上,產量22萬噸以上,總產值達6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00元左右。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培育推廣玉米抗旱高產品種,提高玉米產量和品質,預計畝產能增加100公斤,每畝能增收270元。”
秋日里的宜君,灑滿豐收的喜悅。在廣袤的田野間,宜君縣因地制宜發展制種產業,在科技創新、基地建設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了從傳統耕作到現代一體化模式種植的轉變,走出了一條促農增效、助農增收的發展新路。(記者 蘇怡 通訊員 田亞南)
編輯: 穆小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