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西安:“綠水青山”蓄力高質量發展

2022-12-01 16:28:35  來源:新華網  


[摘要]看山,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高位推進國家公園創建進入攻堅期,西安持續探索“還綠于民、還綠于山”新樣板……...

  看山,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高位推進國家公園創建進入攻堅期,西安持續探索“還綠于民、還綠于山”新樣板……

  看水,“東有浐灞廣運潭,西有灃河昆明池,南有唐城曲江池,北有未央漢城湖,中有明清護城河”構筑城市水系新格局,“八水繞長安”盛景可期……

  近年來,西安市推進綠色發展,“青山、藍天、碧水、凈土”四大保衛戰成效顯著,山水之城刷新“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舊貌,千年古都煥發“奮楫逐浪向綠行”新顏。奮進新征程,揚帆再出發,西安開創生態文明新局面,高質量發展底色鮮明。

  浐河邊的西安雁鳴湖休閑公園內一景。新華社記者邵瑞 攝

  抓鐵有痕 守護“綠色家底”

  秦嶺逶迤三千里,是中華民族的生態脊梁。秦嶺西安段面積超過5000平方公里,約占西安市行政區劃面積的55%。以秦嶺北麓違建別墅專項整治為契機,西安市健全保護制度、擴大治理維度,當好秦嶺生態衛士。

  幾年前,西安市按照“全面拆除、應拆盡拆”原則,整治秦嶺之殤。一座座違建別墅舊址變身公園綠地,一個個斑駁采石場披上點點新綠,小水電站拆除退出、農家樂規范經營、重點峪口控車減人等持續推進,急功近利、無序發展的沖動得到遏制和糾正。

  2020年,西安市徹底完成秦嶺違建別墅專項整治及后續任務,恢復生態2672畝,秦嶺范圍50座小水電站和112座礦山全部關閉退出,西安市秦嶺范圍近半個世紀的礦產開發歷史結束,秦嶺生態常態化保護隨之開啟。

  心懷“國之大者”,“青山”之外,西安圍繞“綠水”做文章,生態家底愈加殷實。

  西安市主要河流均屬黃河流域渭河水系,有渭河、涇河、灞河、浐河等較大河流48條,分布于黃河流域的水資源總量為22.56億立方米。通過三年的水生態文明建設,西安市以黃河流域最高分的成績,通過國家首批“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市”驗收。

  城旺水先旺,城興水先豐。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印發,西安治水興水迎來新的機遇期,水資源集約節約、水空間優化配置、水災害防御保障、水生態保護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水智慧網絡構建、水文化傳承弘揚、水管理改革創新路徑清晰。

  西安市水務局介紹,“十四五”期間,聚焦“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推動水務高質量發展”主線,將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問題,實施治水項目187個,打造“幸福河湖”,立足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系統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支撐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建設。

  串聯山和水,惠及人與城,西安“三河一山”城市綠道盤活一盤棋,將山川水系治理成果有效銜接。如今,城市綠道等一批生態新績,不斷夯實“美麗西安”的生態基礎。

  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境內的秦嶺景色。新華社記者邵瑞 攝

  常態長效 充沛“綠色動力”

  生態環境持續向好,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跑好生態文明建設“接力賽”,重在常態長效。建機制、定規范、布數據、劃網格……西安市不斷探索新方式、新方法,向污染宣戰,筑綠色根基。

  沒有制度保障,綠色發展理念就是空中樓閣。近年來,西安市連續修訂出臺《西安市水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西安市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氣污染防治條例》等一系列生態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法治保障更有力。同時,通過立法將2月15日設立為“西安生態日”,標志著千年古都“生態自覺”提升,邁出了全民環保的關鍵一步。

  今年3月份,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明確提出,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家園,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全市域、全過程、全方位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更加完備,讓我們的家園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

  常態長效要見實效,用好大數據“利器”是關鍵。在藍天保衛戰中,西安市智慧環保綜合指揮中心逐漸進入大眾視野。這一平臺集“實時監測+精準溯源+預警預測+網格管理+全民參與”于一體,是西安市打造的環境監測“數據中心”、環境管理“智慧大腦”。

  據介紹,以防治大氣污染為例,網格員會把自己轄區內的所有涉污企業,納入指揮中心的污染源臺賬,通過全域不間斷巡查,實現污染案件閉環管理,以最快速度處置問題。2021年西安市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65天,較2016年增加73天。隨著“西安藍”持續升級,數字賦能、精準治污成為其背后的“秘密”。

  借力數字化充沛生態文明建設“綠色動力”,西安市還在“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中展開實踐。推進“數字秦嶺”建設,西安市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四級網格管理體系,初步實現了秦嶺區域“空天地人”全方位管控。

  藍天下的古城西安。新華社記者陶明 攝

  共享紅利 推進“綠色崛起”

  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非凡十年,西安交出了山更綠、水更清、天更藍的“生態答卷”。新起點,再出發,讓更多人共享生態紅利,推進高質量發展成為關鍵目標。

  初冬的長安中央公園,隨處可見嬉戲玩耍的孩童和漫步的市民,清澈的皂 河水穿園而過。從被環保督察作為“黑臭水體”典型案例通報,到被生態環境部評價為“人民滿意的幸福河”,皂 河完成了從昔日“污水渠”到今日“生態河”的華麗蛻變。

  可以看到,在西安,秦嶺保護、全域治水、多措治氣的生態成果,如今正在被更多人共享,民生福祉不斷增進。而另一面,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敗,歸根結底取決于經濟結構和經濟發展方式,西安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同頻共振”。

  數據顯示,十年來,西安市持續推進節能降碳,不斷優化能耗結構,提升能源利用效率,以年均3.1%的能耗增速支撐了年均7.8%的GDP增速,“十二五”“十三五”期間單位GDP能耗分別下降18.3%和24.1%,均超額完成下降16.0%的目標。

  西安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厚植綠色發展優勢,繪就美麗中國的西安畫卷。數字秦嶺、無廢城市、循環經濟、碳排放權等細化目標“夯基筑壘”,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推動生態治理體系不斷完善,成為西安綠色崛起的關鍵之舉。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唐代詩人張籍在《沙堤行》中這樣描繪當年的美好景色。讓“綠水青山”顏值更高,讓“金山銀山”成色更足,西安錨定高質量發展,征衣未解再跨鞍。(齊正)

編輯: 孫璐瑩

相關熱詞: 綠水青山 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乌| 丰镇市| 马山县| 凌源市| 镇平县| 潍坊市| 长寿区| 安庆市| 广水市| 南充市| 元氏县| 汝阳县| 海林市| 桐庐县| 防城港市| 新竹市| 农安县| 新闻| 普陀区| 交口县| 武乡县| 肇东市| 江安县| 宿迁市| 汽车| 班戈县| 泾阳县| 延吉市| 昌宁县| 巴南区| 三河市| 厦门市| 日喀则市| 鄯善县| 于田县| 日土县| 丹阳市| 峨边| 蕲春县| 定远县| 长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