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網訊(記者惠璇璇)3月27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了全省自然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情況。西部網·陜西頭條記者從會上獲悉,目前,陜西共有16個縣(區)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9個縣獲國家“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命名。
陜西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孟衛萍介紹情況。
省生態環境廳自然生態保護處處長孟衛萍介紹,2022年,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鎮巴縣,商洛市商州區、柞水縣榮獲第六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稱號,寶雞市麟游縣、漢中市寧強縣和安康市嵐皋縣榮獲第六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在開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的基礎上,陜西省生態環境廳組織開展了第一批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遴選工作,通過資料審查、現場核查、征求意見、公示等環節,遴選出8個符合命名條件的縣(區),已按程序報請省政府審核命名。
“我們將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作為約束性指標重點核查,3年內出現未完成上級下達的考核任務或生態環境質量惡化情形的、未按計劃完成中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發現問題整改的、發生重大突發環境事件或生態破壞事件的,以及出現生態環境監測數據造假的地區,在審核時一票否決。對已獲命名的地區,若出現上述情況,將視情予以警告或者撤銷命名。以此促進創建地區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孟衛萍表示,通過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將有力促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此外,孟衛萍稱,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建設指標涉及生態制度、生態安全、生態空間、生態經濟、生態生活、生活文化6個方面共43項指標,涵蓋了生態文明建設的各個方面。目前,陜西省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已初步形成陜南、關中、陜北有序布局,不同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發展定位的區縣共同推進的創建格局。
“2022年,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將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納入生態保護縱向綜合補償范圍,對獲評國家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榮譽的縣(區)給予專項資金補償,極大地提高了各地創建積極性。”孟衛萍說。
編輯: 吳佳蕊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