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谷縣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通過“四個轉變”新思路,高質量開展縣域防止二次沙化及國土綠化行動。
年年綠染荒山 書寫植綠答卷
府谷縣著力從“林、田、壩、地、水、沙”上作文章,堅持“造、護、育”一體化統籌推進,打造“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壩攔沙”的山水林田壩草沙綜合治理模式,實現由“荒山荒坡”到“山綠田豐”的轉變。截至目前,在木瓜鎮東梁村、沿黃石馬川段等區域實施的山水林田壩草沙綜合治理項目,完成生態經濟林建設8340畝,新增高標準農田1.26萬畝,道路綠化32.7公里,庭院經濟林建設936余戶,栽植苗木40余萬株,年攔沙量達16.4噸。
村村添綠增色 鋪展生態畫卷
府谷縣從“規劃,整地,種苗,栽植,澆水,管護,驗收”七步抓起,由專業技術人員和園林綠化設計公司全程參與指導,提高和保障造林質量,切實改變“植樹不見樹、有樹無森林、有林不連片”的現象。府谷縣在沿黃府谷下半段推行山坡壘石造坑,無人機、索道運苗,山頂高位水池,育林板保水固土的“四位一體”生態治理模式,共栽植各類苗木76.8萬株,陡石山造林面積達1.2萬畝,成功打造石山綠景和黃河水清交相輝映的高堯峁沿黃土石山區生態綠化建設項目,受到省市林業部門的高度認可,“四位一體”生態治理模式成為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典型經驗。
從“獨唱”到“合唱”扮靚家園煥新顏
府谷縣在加大財政專項投入力度的同時,通過農林水綜合開發項目落實綠化資金、國企民企和鄉賢群體出資建設、集體土地流轉、探索運用企業債券、投資基金等新型融資工具,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為國土綠化項目建設提供堅實的資金保障。
端起“綠飯碗”吃上“生態飯”
府谷縣以“綠化、彩化、財化”理念為指引,大力提升海紅果、西梅、棗樹經濟林和針闊混交林等多樹種在旅游產業發展中的作用。2022年全縣森林 景區收入達5億元以上,為提高群眾收入和鄉村產業、生態融合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記者 許鵬 通訊員 樊仲森)
編輯: 孫璐瑩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