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陜西眾森電能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總監張鶴仙正忙著為新推出的國內首臺大面積鈣鈦礦組件穩態模擬器申請專利。這是張鶴仙和團隊在光伏檢測領域研發的又一項新成果,打破大面積鈣鈦礦測試技術瓶頸,對于推進鈣鈦礦太陽電池產業化進程起著關鍵作用。
“作為一家集研發、設計、生產、銷售、服務為一體的新能源光伏高新技術企業,我們每年都會有新產品、新技術推出。”指著專利成果墻上,滿滿當當的各種專利證書,張鶴仙直言,政府的支持和幫助是他們創新的動力和底氣。
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術團隊正在研發新課題。受訪者供圖
發明專利是體現一個地區自主創新能力、衡量科研產出質量和市場應用水平的綜合指標,近年來,西安市圍繞19條重點產業鏈,在關鍵核心技術領域,花大力氣培育高價值專利,創新創造氛圍濃厚,不斷為經濟發展注入著強大動能。
高價值專利創造激活創新潛能
“我們公司成立于2006年,是國內最早投身新能源光伏行業的企業之一。”張鶴仙說,多年來,他們累計獲得了知識產權183項,含金量最高的發明專利有54項,許多裝備和技術在國際享有盛譽。
“2016年,我們研發推出了一種太陽電池及組件短脈沖寬度電性能測試方法,能夠既高效又精準地完成各種組件的電性能測試,極大地提高了效率,更好地滿足生產需求。” 張鶴仙說,目前,國際光伏領域的生產線上都在使用這種測試方法。
創新創造的氛圍是陜西眾森在新能源光伏賽道上提速的“秘密武器”。帶著打造綜合性、專業化國際知名光伏技術服務機構的愿景,張鶴仙和團隊們對未來的發展之路充滿信心。
近日,在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實驗室內,技術團隊們正在一場場“頭腦風暴”中商討著新研發的課題。
這家成立于2007年的公司,已在全球高功率半導體激光器及應用領域頗具影響力,被中國光學學會激光加工專業委員會授予“高功率半導體激光產業先驅”稱號。
“經過多年自主研發和技術積累,我們已形成共晶鍵合技術、熱管理技術、熱應力控制技術、界面材料與表面工程、測試分析診斷技術、線光斑整形技術、光束轉換技術、光場勻化技術和晶圓級同步結構化激光光學制造技術九大類核心技術。”西安炬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識產權負責人梁艷妮說,截至去年底,公司共擁有已授權專利422項,其中,美國、歐洲、日本、韓國等境外專利就多達114項。
據西安市市場監管局(知識產權局)相關負責人郭勇強介紹,截至2022年12月,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7.41萬件,占全省的90.2%,同比增長22.2%;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57.198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3倍,居副省級城市前列。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2.76萬件,占發明專利總量的37.2%,同比增長16.4%,我市專利實現量質齊升,正在完成由“數量布局”到“質量占優”的根本性轉變。
高效益轉化運用釋放創新活力
“我們正在豐富人才庫,將進一步提升知識產權侵權案件的審理效率,為企業節約成本”“我們會派駐辦事專員,全程協助企業完成舉證”......
近日,由西安市市場監管(知識產權局)、市法院、市檢察院、市貿促會、西安交通大學等單位的30余人組成的調研團隊正用一場場交流座談會構建起支持創新發展的“綠色通道”,幫企業解決知識產權方面的難題。
“如今,我們越來越能感受到西安在支持創新發展,培育高價值專利方面的決心和力度。”陜西眾森電能科技有限公司總工黃國華說,在研發階段,相關部門會把中央及省市的優惠政策精準匹配上門;在專利申請階段,快速預審等“綠色通道”極大地節約了時間和成本;遇到侵權行為,多部門協同保護的機制,讓企業安全感滿滿。
正如黃國華所說,在推動知識產權轉化運用方面,西安市立足科技資源聚集優勢,堅持以政策為先,強化知識產權與科技、金融、產業的協同運用,引導和激勵創新主體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知識產權運營機制,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有效提升了重點優勢產業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西安市依托高新區、經開區、航空和航天基地等產業園區,重點培育智能制造、生物醫藥等專利密集型產業,打造專利密集型產業聚集區,建立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產業知識產權聯盟,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
高品質公共服務優化創新環境
在服務創新主體發展方面,西安市緊盯市場主體創新發展需求,在提質增效中不斷優化知識產權公共服務生態,推動形成政府、市場、社會等多元主體良性互動,有效回應創新主體的多層次、多樣化需求。
圍繞19條重點產業鏈,我市建立了產業專利導航機制,建成西安大硬科技產業專利數據庫,免費為企業提供專利數據檢索服務。持續開展知識產權公益服務“入園惠企”、公益特派員“一對一幫扶”和“集中托管”服務,把最新的政策措施精準送上門;積極主動融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開展秦創原·西安知識產權運營轉化”系列對接活動,累計就地轉移轉化技術成果110余項,有效破解高校院所成果“轉化難”,中小企業技術“獲取難”的“兩難問題”;舉辦西安高價值專利培育大賽,以賽助研、以賽提質、以賽促轉,實現了高價值專利成果從“賽場”走向“市場”;建成西北地區首家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開通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知識產權保護“綠色通道”,實現預審平均周期7個工作日,對企業快速維權請求做到了“即到即辦”......
“以前申請專利,基本上都以年計算,慢的得兩三年,現在,有些專利3個月就能拿到!” 黃國華直言,“西安速度”在全國都首屈一指。
知識產權一頭連著創新,一頭接著市場,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紐帶和橋梁,是彰顯一個城市創新能力與技術實力的亮麗名片。隨著西安市培育高價值專利,助力高質量發展戰略的實施,創新激發經濟活力的作用日漸顯著。在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我市由33位躍升到22位,位列全國上榜集群第7位。
今年,西安市將以高標準建設國家知識產權強市示范城市為牽引,立足“引領陜西、示范西北”的發展定位,積極融入秦創原建設,從供給、需求“兩側著手”,強化高校院所、企業、服務機構“三方聯動”,推動技術、產業、金融、保護“四層發力”,深入實施“六項重點任務”,著力打造“八大示范工程”,持續挖掘創新價值、聚集創新資源、優化創新生態,創造更多可推廣、可復制、可借鑒的知識產權“西安樣板”,為知識產權強國、強省建設貢獻更多更強的西安知識產權力量。(除署名外 文/圖 記者 南江遠)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