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我省“十四五”以來水生態環境保護成績單。記者了解到,陜西省扎實推進黃河流域水環境治理,認真落實長江流域水生態保護,持續開展重點流域攻堅治理,全省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成績:黃河(陜西段)水質均為優
據省生態環境廳水生態環境處副處長王若燕介紹,在“十三五”水質顯著改善的基礎上,2022年全省河流總體水質優。國家考核的111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水質斷面107個,占96.4%,好于2020年7.2個百分點,優于2022年國家考核目標6.3個百分點;無劣Ⅴ類斷面,好于2020年3.6個百分點,優于2022年國家考核目標2.7個百分點。
黃河流域65個國控斷面中,Ⅰ~Ⅲ類比例達93.8%,無劣Ⅴ類斷面,黃河(陜西段)及渭河、延河等主要支流水質全部為優。
2022年以來,我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攻堅戰取得了顯著成效,長江流域水環境質量刷新紀錄,長江流域46個國控斷面水質全部達到Ⅱ類以上,優良率100%,保障了南水北調水質安全。漢江(漢中段)被生態環境部提名全國美麗河湖優秀案例并宣傳推廣。
今年1-3月,全省河流總體水質繼續保持優。111個國控斷面中,實測109個斷面,Ⅰ~Ⅲ類水質斷面100個,占91.7%,好于2020年同期10.1個百分點。
措施:黃河流域112座污水處理廠“升級”
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各項措施的有力推進。
結合將渭河、漢丹江流域水污染補償經驗擴展至全流域,陜西制定《陜西省“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補償方案》,實施月預警、季通報、年扣繳,并將扣繳資金用于獎勵工作力度大、水質改善明顯的市(區)。
陜西通過在線監測、執法檢查、環保督察等手段,督促實施《陜西省黃河流域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目前黃河流域112座污水處理廠已按照準Ⅳ類排放標準實施改造,入河污染物顯著減少。
結合印發《陜西省“十四五”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行動方案》《陜西省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陜西積極組織開展2022年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讓城市黑臭水體實現長制久清、動態清零,同時啟動縣級城市黑臭水體排查整治工作。
智慧:入河排污口“一張圖”數字化動態管理
“目前,我省已建成234個覆蓋全省黃河、長江兩大水系101條河流和4個湖庫的手工水質監測網、80個省控以上水質自動監測站,水生態環境監測網絡全面建成。”王若燕說。
圍繞探索開展執法、監測、排污許可聯合規范固定源排污行為,我省明確排污口審批權限,規范審批流程,合理設置新增入河排污口。通過開展入河排污口專項排查整治,對入河排污口進行“一張圖”數字化動態管理,推進建立“收納水體-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單位”全過程入河排污口監管體系。
對照我省主要流域及重要支流清單,到2023年底前,省生態環境廳將完成排查工作;進一步規范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程序,探索建立入河排污口全過程監督管理體系,充分發揮信息化建設平臺作用;統籌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加強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系統治理,攻堅克難,標本兼治,推進全省水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記者 高樂)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