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茅盾文學獎評獎辦公室公示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參評作品目錄,參評作品共有239部,包括《長安》《羽梵》《黃金城》在內的17部陜西作家的作品參與評選。
《長安》作者:阿瑩
作品簡介:《長安》故事發生地在西安長安機械廠,通過描寫從戰爭烽煙中走來的一群無名英雄,在新中國成立后繼續用熱血、生命捍衛國家安全的故事,生動形象地寫出中國軍工企業在建國初期的迎難而上和特殊貢獻,寫出了這個特殊行業乃至整個國家在建國之初的艱辛探索,再現了新中國火熱的奮斗歲月,是為一代建設者畫像立傳的現實主義作品。
《羽梵》作者:馬玉琛
作品簡介:《羽梵》描繪了長安城里的人愛鴿、養鴿、賽鴿的故事,并全景式地展現了鴿子的自然生態、人文生態和賽鴿文化。通過鴿子和人的雙重視角,進而對現代物質文明和審美生活的矛盾與消解進行探究,營造出了一個傳統的理想化的詩意家園。
《黃金城》作者:吳文莉
作品簡介:《黃金城》講述中國商人在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的創業史,和他們如何創造了輝煌的“黃金城”。小說通過描寫一位少年成長為商界精英人物的成長故事,透過中國商人積累財富的故事和他們的情感故事,希望還原這樣一群人的創業打拼,和他們曾經真誠的愛情,從而關注他們財富背后的情感失落和危機,試圖通過文字營造一座如水中明月般能映照現實的“城”。
《易俗風云》作者:冷夢
作品簡介:《易俗風云》是一幅氣象雄渾的陜西革命歷史畫卷,一曲知識分子投身報國的浩蕩長歌?!恶R關條約》簽訂、公車上書、戊戌變法、蒲州血案、陜西辛亥革命、西安圍城、易俗社成立,一件又一件歷史大事,環環相扣,在廣闊的渭北平原和古老的西安城輪番上演。國家與時代的風云際會,沉重的歷史與救國存亡的重擔,就這么落在了看似弱不禁風的讀書人頭上。一批先知先覺的知識分子、文化精英與志士仁人以國家危機和民族危難為己任,秉承“匡扶正義、救正人心”“改良社會、啟迪民智”的道義擔當與思想求索,慷慨赴國難。
《紅雪蓮》作者:杜文娟
作品簡介:《紅雪蓮》以作者十多年間數次進藏的所見所聞為素材,以藏區人文地理風貌為背景,以藏北無人區為人物展演舞臺,用細膩深情的筆觸,刻畫了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四代援藏人在西藏的工作生活,與藏民族藏文化的碰撞交融,將發生在那雪山橫亙雄鷹高飛的土地上深情厚誼的故事娓娓道來,堪稱一部漢藏友誼史、七十年援藏史。
《止痛藥》作者:陳倉
作品簡介:《止痛藥》延續了作者陳倉接地氣、通人性、感人心的藝術風格,采取城鄉二元體驗的表現手法,從城市到鄉村、從鄉村到城市,在兩個場景、兩個時間里不停地回環,形成了時空的巨大落差,描繪出了人性的弱點和碰撞出了人性的光芒,以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的故事,生動反映了苦難的溫暖性與情感力量,呈現出了兩種文明的彼此依存和相互救贖的思考。
《流火季》作者:侯波
作品簡介:《流火季》將中國陸上首口油井的發展與中國紅色革命史相結合,講述了中國首代石油人和黃土地上的革命者為了理想、為了事業拼搏奮斗的故事。在那個特殊時期,延長石油人在異常惡劣的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中,誓死保護石油資源,兼顧生產和革命斗爭,因陋就簡、流血流汗、攻堅克難,支援抗日,支援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縱觀延長石油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紅色經典史,一部愛國主義教育史,一部民族企業發展壯大的歷史,一部我國民族石油工業的奮斗史。
《草木輪回》作者:李康美
作品簡介:《草木輪回》是一部鄉土題材小說,是一部誕生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進程中的作品。故事以二十四節氣為索引,“草木輪回”既代表了自然界的枯榮和興衰,也是生活在最底層民眾的生存狀態和精神世界,人們總能滿懷希望去迎接又一個春天的來臨。作品圍繞主人公黃安安的故事展開,還原農村人文生態,展現農業社會風貌與農民質樸善良的傳統美德,同時也反映了鄉村裂變陣痛時期留守老人與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
《商山四皓》作者:王家民
作品簡介:歷史小說《商山四皓》以秦末漢初歷史為背景,描寫了商山四皓當享榮華富貴時,卻素身而退,再度隱居,茹芝飲瀑,終老山林的故事。四賢一生大忠大孝,清白做人;在朝憂國,隱山濟民;不爭于世,進退有為。他們處于秦漢兩朝和秦皇之間,也處于官與民之間。體現著不同凡響的人文傳統和人文精神,為世人所推崇。
《星辰大地》作者:王妹英
作品簡介:《星辰大地》以照金鎮的成長與變遷為時代背景,書寫了趙海濤帶領下的照金團隊30多位年齡、學歷、人生規劃各不相同,從四面八方來到偏遠山區照金的年輕人們,經歷了荒野與文明的激烈對撞、貧困與欲望的艱難抉擇、艱難曲折和千辛萬苦的磨礪,與照金老區的父老鄉親們一起,開拓進取,善于創新,創造一個人在乎人,在乎荒野自然,在乎這塊土地的過去、現在和未來傳承與共生的紅色小鎮,展現出中國新鄉村的圖景。
《山人行》作者:風圣大鵬
作品簡介:《山人行》是風圣大鵬的第一部現實題材作品,小說以主人公蘇哲奇從大學畢業,放棄城市生活選擇進山支教,開啟了農村教書生涯的故事線展開。夢想與現實的落差,并沒有讓他一蹶不振,他深入生活提升自我認知,實現了自我突破,最終不僅在最平凡的崗位上實現了自我價值,也幫助了更多的村民擺脫貧困。通過主人公的視角,展現了大學生蘇哲奇從一個大男孩到一名成熟男人,從一個稚嫩的畢業生到一名優秀教師的蛻變,同時也寓意責任與擔當。
《陜北人》作者:凡川
作品簡介:《陜北人》講述了一百多年前陜北人走西口和改革開放后,陜北人闖深圳以及守家園奮斗創業、發家致富的故事。小說以三條線展開敘述,生動地展現了當時陜北人的生活狀況、情感糾葛、事業發展,折射了改革開放大潮中城市和農村面貌的發展和變化。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與細致入微的心理描寫,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
《奔跑的葉子》作者:楊曉景
作品簡介:《奔跑的葉子》以改革開放四十年來陜北城鄉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為背景,講述了一位農村貧困家庭出身的男青年努力成長,積極奉獻,最終創辦了一所具有人文精神的新型醫院的故事。作家以群雕的方式,塑造了一大批不同時期活躍在鄉、縣、市、省級醫院的醫務工作者和社會上其他行業的代表人物,新的視角和多樣化的藝術表現手法,將他們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跌宕起伏的命運與生活、奮斗場景展現在讀者面前。
《大孔》作者:云崗作品簡介:小說以民國十八年前后陜西大饑荒為背景,描寫了渭河以北區域,歷經兵禍、匪患、年饉、動亂后,所展現出的波瀾壯闊的生活圖景和熱血沸騰的愛恨情仇,對民間生活進行挖掘、描寫、思考,多層次挖掘渭北這片土地的強大和獨特,形象生動地展示了一幅恢宏巨制的陜西關中農民在歷史大變革中百折不撓的人生和中國農村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禹愚壯歌》作者:羅國棟
作品簡介:《禹愚壯歌》以我國改革開放逐步進入深水區為背景,謳歌了張琪源等第一代水電人為祖國水電事業做出的艱苦努力和偉大成就。他們不斷深化內部改革,團結帶領廣大職工,主動適應市場經濟重大變革,積極開拓市場,開山治水,修水庫建電站,在商海中艱難探索,順利完成了由事業單位向企業單位的轉型。所建設水電工程先后被評為大禹獎、魯班獎、詹天佑獎等大獎,彰顯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的風采。
《之間》作者:李虎山
作品簡介:村里走出去的年輕人們紛紛回來建設家鄉:有人擔任村干部;有人搞起了農副產品加工;有人通過招商引資開發當地旅游資源;有人幫農民盤活了土地;有人組織鄉村婦女恢復起曾經暢銷歐洲的農副產品“娃籃”;有人搞起了市政建設;有人搞起了網絡銷售……在一批年輕人的奮斗下,鹿鳴川鎮成為遠近聞名的創業明星鎮和城市建設重點鎮。作品通過對鹿鳴川鎮變化的描寫,描繪出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畫卷。
《山水十七拍》作者:羅國棟
作品簡介:小說通過對一代代水電人參與修建老鴉山水電站、青蒿澗水庫、戰斗灌區、水電大院住宅樓、3857防汛工程、卞家峽水電站等一系列關乎國計民生的水電工程建設的描寫,反映了中國水電人的精神風貌。他們建大壩修水庫,為的是江河安瀾、擺脫幾千年靠天吃飯的困境;他們蓋樓發電,為的是老百姓能過上“樓上樓下、電燈電話”的現代化生活;他們鑿洞修橋,為的是天塹變通途,讓夢想成為山水間一抹絢麗的彩虹。水電人用雙手托起的一座座壯麗的工程,留下永不消失的光輝形象。
編輯: 陳戍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