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乱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色综合久久中文字幕综合网小说,久久精品国产2020观看福利

古路壩

2023-05-21 13:45:36  來源:文化藝術報社  


[摘要]驅車回家途經位于南二環東段的西安科技大學時,“西科大”三個碩大的霓虹燈勾起了我的思緒。其實,這所西安人家喻戶曉的學校,原名叫西安礦業學院,只是許多人并不知曉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的采礦冶金科。1937年抗戰爆發后先內遷西安,后再次遷徙到陜南漢中,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礦業工程系。國立西北聯大工學院(今天西北工業大學的前身)在地處巴山深處的古路壩辦學八年,培育英才無數,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傳奇,直到抗戰結束。...

古路壩平面圖

圖源:西北工業大學檔案館

文 | 嚴維佳

  夜幕降臨,走出省政協機關大門時,古城西安已是華燈初上,夜色闌珊。

  驅車回家途經位于南二環東段的西安科技大學時,“西科大”三個碩大的霓虹燈勾起了我的思緒。其實,這所西安人家喻戶曉的學校,原名叫西安礦業學院,只是許多人并不知曉其前身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天津北洋大學工學院的采礦冶金科。1937年抗戰爆發后先內遷西安,后再次遷徙到陜南漢中,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工學院礦業工程系。國立西北聯大工學院(今天西北工業大學的前身)在地處巴山深處的古路壩辦學八年,培育英才無數,創造了中國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段傳奇,直到抗戰結束。

  八十多年的風雨變遷,盡管學校數次更名,但永難改變的是它深厚而又獨特的文化傳承,因為,它從抗日的烽火中走來,從漢水之濱、巴山深處走來,從古路壩長夜的燭光中走來……

  古路壩(據說也叫鼓漏壩或屋漏壩),原本是地處漢中市城固縣城南25里,漢中平原向大巴山過渡的淺山丘陵地區,現為董家營鎮一個只有不足600戶人家的小山村??稍谏鲜兰o三四十年代,小小的古路壩卻在八年抗戰中,與名噪一時的成都華西壩、重慶沙坪壩并稱為“抗戰三大名壩”,流亡遷徒的數十所大學也曾被統稱為“三壩大學”。這“三壩大學”的辦學條件和生活境遇卻大相徑庭。位于成都華西壩的被喻為“天堂”,位于重慶沙坪壩的被喻為“人間”,而當時號稱國內工科第一學府的國立西北工學院,卻因地處大巴山區,交通不便、條件艱苦,而被戲稱為“地獄”。

  那么,古路壩究竟是怎樣一個神秘、神奇而又神圣的地方呢?三年前的夏日,我們一行人從漢中出發,由城固鹽井出口下高速,再驅車穿過松竹林間的幾里通村路,一個小時后便來到了古路壩村。這里壩子高村子低,四周松竹疊翠,巴山丘陵環抱,空中俯瞰宛若盛開的蓮花。壩上微風習習,壩下碧水依依,顯得隱秘安靜。眼前一座規模宏大的中西合璧風格的天主教堂立于壩子中央,與壩下四散的村舍相比,顯得格外別致和顯眼。

國立西北工學院(古路壩)校址

圖源:西北工業大學檔案館

  “這就是當年國立西北聯大工學院舊址。”在教堂圓頂木門前,隨行者向我介紹。步入教堂,只見這里占地約十幾畝,呈中式四合院分布,灰磚青瓦,四角飛檐,回廊連接,中間平闊,正面主教堂可容納二三百人上課或做禮拜,兩廂十幾間房據說當年都是工學院教授住過的,中間是平闊的天井,不知當年可曾做過操場?要不是大門屋頂的十字架和院內一尊漢白玉圣母像,倒真看不出是個具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教堂,反而倒真是個理想的學堂。

  在教堂內轉角處墻上鑲嵌著一方石刻,上面記載了八十多年前那段難忘的歷程: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寇大舉進犯,全面抗戰爆發。民族存亡之際,為保存國家教育實力,延續中華民族科學文化火種,北平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北洋工學院等于1937年底遷往西安,擬設立西安臨時大學。翌年初,由于戰事日緊,潼關告急,千余名師生在西安立足未穩,又不得不經寶雞、過渭河、翻秦嶺、越柴關、涉鳳嶺,一路風餐露宿、篳路藍縷、歷經艱辛,再次遷往漢中,譜寫了抗戰史上悲壯的西遷壯舉。

  1938年5月2日,國立西北聯合大學在城固縣舉行了莊嚴的開學典禮。但因校舍不足,供給緊缺,西北聯大文理法商教育學院、農學院、醫學院相繼在城固、勉縣、南鄭分散辦學。而工學院則由時任北洋工學院院長李書田與漢中天主教會簽訂借用合同,將位于古路壩的主教府與修女院、老漢院及附屬設施免費提供校方辦學,古路壩村民也騰出農舍支持辦學。此間,雖然國立西北聯大僅存在一年多即拆解分立為國立五院校,但無論在當時還是今天,人們仍習慣地稱這些大學為西北聯大。

  在古路壩教堂外,有一片綠草茵茵的空地,聳立著一座數米高的方碑,正面是2004年西北工業大學尋根城固,在古路壩村舉行盛大的紀念碑落成儀式時,由當年國立西北工學院畢業生、中科院院士、2010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著名材料學家師昌緒先生題寫的“國立西北工學院舊址”碑文。不遠處,是西安科技大學2017年所立的“溯源志遠”紀念碑。

1938年3月,國立西安臨時大學遷陜南漢中

圖源:西北工業大學檔案館

  凝望著眼前壩上這座座方碑,追溯著當年壩上夜讀的點點燭光,我仿佛聞到了八年抗戰的烽火硝煙,看到了千名學子在教堂草舍挑燈夜讀時被蠟燭、油燈熏黑的臉龐,聽到了他們不畏艱難、發奮圖強、工學報國的吶喊,也在心中鐫刻下了從古路壩走出來的十余位中科院院士的名字:兩彈一星功勛之一吳自良、方正知,中國微波與光纖通信的開拓者葉培大,中國電機工程專家、清華大學原校長高景德,中國材料學首席科學家、天津大學原校長史紹熙,中國航空飛行力學專家、飛機設計奠基人之一張桂聯,中科院金屬研究所創始人之一張沛霖,中國飛行器控制與仿真領域開拓者之一文傳源……

  車子在南二環的車流中向西穿行,思緒在古路壩上空縈繞徘徊。不多時,橋下便是西北工業大學那梧桐參天、燈火璀璨的校園。是啊,與八十多年前相比,從壩上燭火到浩瀚星空,從鏤木鑠金到飛天巡洋,從工學抗戰到科技強國,由古路壩誕生的十余所知名院校猶如國之棟梁,樹高千尺、根脈于斯,已將“公誠勤樸”的古路壩精神融入血脈、薪火相傳,更化作民族復興的力量,踔厲奮發,勇毅前行。

圖源:西北工業大學檔案館

  快到家時,匯集了無數科研院所的西安高新區已是萬家燈火,我腦海中仿佛始終回蕩著電影《古路壩燈火》中當年學子們集體誦讀時,那鏗鏘有力的誓言:中華民族、澤被萬方;巍哉學府,鍛鑄棟梁;書生報國,何止沙場;科技進步,國乃盛強;佑我中華,此生志向;古路燈火,愈燃愈旺……

  本文選自2023年5月15日《文化藝術報》

編輯: 穆小蕊

相關熱詞: 古路壩
分享到:

以上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網只是轉載,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稿酬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電話:029-63903870

本網所有文字、圖片和音視頻等,版權均屬各界新聞網所有,任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或其他方式復制發表,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各界新聞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C) 2006-2020 gjnews.cn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號:陜ICP備13008241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太保市| 闸北区| 澄迈县| 林州市| 子长县| 修武县| 道孚县| 徐水县| 曲周县| 巨鹿县| 革吉县| 廉江市| 濮阳市| 玉门市| 济阳县| 凭祥市| 博野县| 招远市| 麻城市| 图木舒克市| 平潭县| 蒙自县| 乌什县| 武川县| 军事| 镇赉县| 聂拉木县| 酉阳| 凤翔县| 平度市| 高密市| 延边| 安阳市| 拉萨市| 维西| 诸暨市| 团风县| 百色市| 广东省| 平远县|